星期二雜念
1.引頸期盼的利文曄的«日行列車»快上市了。Openbook先刊出了我寫的推薦序<成為弱者,穿牆而過>——對這本小說集,我實在是愛惜又愛惜——我認為它對閱讀慣性太固定的人,可能會有些挑戰,不是會看不懂,而是可能會疑惑,這樣可以嗎?很淡「很散漫」地寫可以嗎?以「閒逛力」來說,利文曄的東西,是比班雅明還班雅明。可班雅明,也是知道好的會愛之甚深,不習慣的則會有「這是怎樣?」的反應(笑)。前陣子一個小演講裡,我脫口說出,文學性從高到低的差別,就是文學性越高的文本,越是不控制人、不操縱人——«日行列車»對我來說,就是這樣——可說「不控制」,又不是「不動不說」——即使寫完了推薦序,我還是覺得有許多好處沒法講完,包括與藝術史的比較——我讀的過程不斷想到許多畫作,比如馬諦斯比較不為人知,可是我覺得備受震動的作品——可是後來沒寫,因為覺得從畫作開始說,太佔篇幅,可能會寫超過字數。
如果大家讀進去,我認為它真的是會「令人幸福快樂的小說」——不是娛樂或麻痹神經的意思,相反地,這是會讓人更有神經的東西。沒有什麼比有神經,更重要的……。啊,我還是有點不知如何表達才好,以前夏宇出來時,我是「一次買十本」那樣,見者有份地送人——我有時真的覺得推薦好慢,不如「直接買來送」——我現在暫時說不出「我要買十本」,只是因為最近被很多事綁著,不能立刻行動,我又多半很重視「然諾」。但我覺得只要等我閒一點,我就要來「買十本」。封面設計也很好。
2.最近還非常喜歡的,是«滿花»(林文心)。看完後,我心中不斷出現一個聲音,第二本作品可以好到這個程度,真是超乎想像。「這大概是我看過『最好的第二本』。」«遊樂場所»已經非常好了,所謂第二本的好,不太是情節性的(我讀之時往往還是會猜出)——而是她怎麼處理她的思考點,某種獨特的性情融入,表達的分寸拿捏。她第一本出來時,我曾讚其「老」,而她竟然能「越來越老」(這話好像有語病,因為理論上不會倒過來才對),「真是心理質素很好的小說家……」——我現在已經感覺「她很長青」了(老到又有點還童了,更素更老),這樣說有點好笑,可有一個晚上,我是真的想著她小說的好,歡喜了大概整整兩個小時(一邊在做別的事)。
3.昨晚被地震震醒了,木柵有三級,難怪震到沒法睡。後來陸續又震不停——不覺得是危險的,可就好像在舞廳或鬼屋之類,微微顫慄的房屋——讓人想到小野不由美的«營膳師異譚»——這個系列真的非常輕鬆,我「偷看」了第三集裡的最後一篇,有個東西很好笑,母親對女主角壞,女主角就想:「我果然不是她的女兒。」——很有趣,彷彿這就可以部分結案——在實際生命裡,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可以用這個想法找到解脫。這不是母親,只是裹著人形的猴子。這不是母親,這只是被施了詛咒的掃帚——好難喔。不由美很有意思,她覺得這沒有什麼好解答的,沒有原因——有的母親就是疼愛那個孩子,欺負這個孩子——後者的生存之道,不是苦苦追尋哪裡出了錯,而是認清現實——這可能反而可以讓被欺負的孩子避免發瘋——否則,如果拼了命也找不到答案,真的太可憐了。五月,對於被母親欺負的孩子來說,應該是比較陰暗的月份吧。這時一定要想想別的事物,別的世界。要想到,世上有很多被母親(或父親)欺負的孩子,但還是可以背脊很直,很璀璨喔。——雖然我知道的例子並不多,但還是存在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