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8678778_10156451663622159_6316820487712
  • Wix Facebook page
  • Wix Twitter page
  • Wix Google+ page
Recent Posts

星期五雜念

噹噹噹,今天要大推蘇菲亞‧柯波拉的電影《魅惑》。我一直很喜歡蘇菲亞。她很擅長小品大作,即使是出色度較有限的作品,往往也都會有某個場景或角度,讓人覺得非常值得。所以我都會盡可能去電影院看。

《魅惑》我也是衝著蘇菲亞去看,預告片先被《紅衣小女孩》與《安娜貝爾》的音效疲勞轟炸了一番,雖然我也屬夏天一定要看恐怖片的觀眾,但這兩部預告片也許是剪得不是很理想,害我一直在電影院心裡抗議:以為大聲就贏嗎?出電影院時非常開心,覺得《魅惑》或許是今夏最驚悚的片,竟然陰錯陽差看到了。

一開場就不凡,讓人想到人魚公主在海灘上遇上傷重的王子,可是蘇菲亞當然會將它現代化一番。三層好看,最低一層,以密室驚悚片視之,簡單像希區考克的《奪魂索》,但是每一步說真的,都不知道劇情會往那個方向走,坦白說,每一步我也都有被驚奇到,整個地感覺值得。

第二層好看,這是一個「複數女人與千面亞當」大對決的劇碼,我猜想厭女症的人,會因為看到女人果然會被男人吸引一事,就迫不及待想要耀武揚威;不過,那真的是非常表層的東西,男主角有幾段臺詞都表達了對女人極端的猜忌與厭恨,但那還不是他最男性本位的部份,他的沙文主要還是表現在他的「媚女術」上,對有權力的女人說「您真勇敢」,對不擅掌握權力的女人就說「您真美麗」——我看了真想哈哈大笑,太傳神了。即便在落難到女人群中,他也自視為女人的提拔者,他拿妮可基嫚演的瑪莎老師比較沒輒,因為瑪莎本身是個將權力掌握得很穩的人,整部電影某個程度也可視為某種權力教程的新列女傳,揭示了懂得掌握權力與不懂的差異——最不懂的就是「好女人」,學校裡的二把手,最後會最衝動也最沒有一致性;行事上她是最暴力的一方,但卻是缺乏深思熟慮的暴力,她也會是對其他人安危完全罔顧的那種人。在鴻門宴上,男主角表示出「紳士」,大模大樣以「是我的女人我就會幫她拉椅子與遞食物」,哇,真是把異性戀體制崇拜者(人可以是異性戀者,但這跟作為崇拜者是不同的)囂張顢頇的運作方式表現到極致了。

第三層好看,是更複雜的,它仍是對烏托邦的批判與反省;男女分治是歷史的產物,男主角是生理與文化男性,但姑且可相信,他其實又是男性軍事世界男子氣概的「不適應者」——就算他有意願,傷殘也會使他求生存,更勝過完成氣質理想。因此也必須注意到,希望生活在女人群中的花蝴蝶,從賈寶玉到卡薩諾瓦,某個程度都不完全是天生如何,而也多少有社會受迫的因素——男與女的問題不完全是本質性的,而類似一方如戰亂的難民,一方如一時偏安或僥倖存活的桃花源。後者也可能被摧毀,但相對於難民來說,只要有小社會的互助與交流,就已經是天堂了。然而他的加入永遠在危險邊緣,他經常必須自我證明其價值與清白——任何一個少女即使懶於耕種,也不太會面臨被逐出的可能,但對他沒有這種保障。

男人對女人的某種惡毒,也可能是女人對男人的惡毒,或許也都可以從這個被一方流放(或自願流放)又被一方監看的雙重暴力中尋得線索。他想要在這個這個新社群中生根(至少在他資源尚匱缺時),性會是非常有力的武器,因為只要他灑下任何一個種,她懷了任何一個胎,放逐不是就完全不可能,但對於社群的一般良心來說,難度會加大——烏托邦中也有認可與律法的暴力——。

電影裡很有趣的是,女人基本上會療傷止痛,但是肢體暴力是種兒童與婦女不需多做討論,就會有的逐出共識;更自詡為人道或理想主義者,會對女人與兒童社群一旦面對肢體暴力,就沒有槍也一致「槍口對外」的態度,嗤之以鼻或大加教訓,然而這種思維裡沒有考慮到,在現實中沒有制服暴力的經驗、技巧或意識的族群(不見得是女性),面對威脅,就是面對生與死的選擇,除非從這上頭改進,要不然只是希望人們完全以高深的哲學放下防衛性,也未嘗不是暴力地要求為理想犧牲奉獻。電影中對瑪莎使用權力——有時純粹只是為標示出誰是有權力者,而非純然都有人性的一面,也不無著墨。她是仁慈專制的化身,不可取在於仁慈的目的性,而沒有也不太可能有更多的深度,她也是常識性的限制,女學生們是她的職責所在,男人並不是——把男人交還給男人,在她的想法裡是合理的。許多電影都以女校原型表現出「男人是禍水」——以制衡文化中過度美化男人品格而言,這種努力仍有必要;但更根本來講,保護者的有權力總是難以長久的,越是被保護,越是不懂掌權——一旦離開保護圈,可能也就一敗塗地。保護也就白保護了平等恐怕會產生非常多的混亂,然而這些混亂還是必須接受與面對,否則被壓抑的事物,一樣會造成反撲。

妮可基嫚以及其他選角都非常優異,戰火只以遠方砲聲不絕表現,也很棒。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Featured Posts
Anchor 4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