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雜念
- Nathalie Chang
- il y a 5 jours
- 2 min de lecture
1.投罷免同意票的日子是七月二十六喔!
2.以每天看九篇作品的速度,看完了45篇作品。做好了筆記。我的心算全部都只用在這類事上頭。幾篇作品?用幾天看?除一下。只有非常規律地看作品,才能保證每篇作品分配到的心力是平等、充分的。儘管這樣,眼睛還是有些疲勞。
3.«莉莉安娜的夏天»的編輯寫信來時,我本來是快要發脾氣的狀態。因為,都已經是普立茲獎得獎作了,還要找人推薦?難道這種得獎作的光環還不夠嗎?如果是都沒得到任何獎項,但其實很特殊很有趣,不是才比較有必要找人推薦嗎?所以我就很勉強地答應說,我儘量。因為我也有「很想玩,不想一直讀書」的時候。後來讀完後覺得非常、非常值得。雖然我是讀一下,哭一下,非常累地讀完——但非常值得。大大推。
4.有種說法說,沒有渣男,只有離不開渣男的女人。乍聽很理想,但可以說,沒有詐騙集團,只有會受騙的受害者嗎?沒有暴政,只有不推翻暴政的公民嗎?沒那麼簡單。我很少使用像「渣男」這類字眼,因為覺得太籠統。「賀瓏事件」:賀瓏把自己應該對心理諮商說的下流話語,說給朋黨聽,這非常沒有人性。關於某些男性恐懼或排斥女性軀體帶有的多重弧線,有很多分析。
對於男女幼童來說,除非有特殊事件與言語指涉母親瘦弱——母親或懷孕的女人,經常都是「胖的」。這種「胖」,小男孩未嘗不會有胡思亂想的挫折與恐懼。我小侄子小時候甚至稱呼沒用過的牙膏為「胖胖的牙膏」——所以看來充實飽滿之物,都是「胖」,這是幼稚狀態。不懂事的小孩也會以為女性的胸脯是「胖」。理想狀況,在成長過後,就會自行調整與改變。如果注意聽兒童討論,就會發現,他們因為對懷孕原理不明白,常誤以為女人是先把小孩吃下去,才生出小孩。所以某些「胖」,不會只是一般所想的美醜,也代表難以理解的攻擊性,比如吃小孩。有個男人說,自己堅持女友瘦削,因為「女人不瘦,不就與自己的媽媽與姐妹沒差嗎?」除了某些例外,真實女性都可能是「胖」的,就算數學上不胖,只要穿著寬大,姿勢放鬆,都可能如那名男性的母親姊妹,看起來是「胖」的。
「追瘦」除了一般性的虛榮,還包括自己沒有處理好的亂倫恐懼(每次我聽到相關話語,都覺得「親愛的,您知道您正暴露自己有未處理好的亂倫恐懼嗎?」)——你可以去做諮商,可以反省,但攻擊身邊的人,就是很沒人性。我很愛看各種「專業說笑」,「職業性的毒舌」有釋放情緒的效果,我也覺得有趣——可是,飾演過殺人狂,不代表走出門就可以砍人。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幽默表演者已有專門的攻擊領域,如同拳擊手有其擂台——這樣還出口傷人,就如同拳擊手在街上毆打路人。極不可取。
5.星期六晚上在唐山有活動喔。歡迎來玩!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