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雜念
連時間場次都附上了:台中、高雄與台南也各有一廳,但剪貼過來時不知怎地字體會跑掉,就請大家自己查了。
(對了我忘記提,昨天聽美國NPR公共電台,BPM竟然也是NPR2017選出的十部推薦!真是美妙的巧合呀)
台北場次如下:(真的是藝術電影😅廳與場次都是這樣七廳八廳的:不過,看得到片比較重要,只要多一個人看到,都是好的。)
看電影是很個人的事,沒有什麼電影是非看非不看的,然而這部片其實有點脫俗,不見得每個人都會喜歡,但是它是我覺得真的有營養,也能打開視界的作品——我稍微比對了一下它和《日常對話》上映時的廳數,大概少了一半,《日常對話》我本來只注意到內容好,查了一下資料,發現在排片上也很漂亮,看來也值得研究研究。
《羅曼律師》我還沒看,所以不是要說這片的壞話,只是《羅曼律師》這部有兩個大明星,但第一週的票房其實和《BPM》是差不多的,如果我是戲院方,根據靈活排片原則,我也許就會再多排一場或一廳給《BPM》——搞不好對兩片的票房結果都好。排片是很有趣的事。
現在檢討BPM的行銷也許太早了,縮寫字母的片名成功的例子想來也是有的,但BPM也許對某些觀眾會產生隔閡,以為是很艱難或高深的東西,其實把它想成MM巧克力就好了,原始的片名一分120下有心跳激烈之意,但我看台灣普遍打BPM為片名,就盡量簡化這部份(知道它是每分心跳數的簡稱就好了),反正B開頭的片就這一部呀。
我也回看了一下《築巢人》的票房——以後來台灣觀眾品味的寬闊程度而言,我覺得《築巢人》也只拿下它本來可以有的票房的一半,很可能與影片在觀影史的位置有關:就是三部四部不錯的電影培養出胃口與愛好,最好的成績或許要到第五部的時候顯現出來,這些都很難說。當然做為前面三四部的作者有點吃虧,創作這事實在是沒得計較的。就算BPM沒有拿下好一點的票房,也未必有損其價值。現在我們知道的必看百片中,許多當年票房都是慘敗到我們無法想像。楚浮就說《四百擊》出來時,狀況根本是沒人理——後來當然是有故事啦。
誠品電影院
21:10
喜樂時代影城
23:10
光點華山電影館
21:25
國賓長春影城
11:30
18:00
然後這是這星期五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