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8678778_10156451663622159_6316820487712
  • Wix Facebook page
  • Wix Twitter page
  • Wix Google+ page
Recent Posts

星期五雜念

雖然心情會非常沉重,我想還是要試著對近日疑犯為射箭教練的分屍命案說一點話。

我用了「疑犯」一詞,因為案件還在調查審理中,是不是還有共犯或其他黑幕,希望警方能徹查——如果因為此嫌犯有某些犯眾怒的言行,就沒有查出其他可能的犯罪人,這也是不樂見的。還死者最後一點不成比例的公道,不是兇狠地罵疑犯就夠,至少查案要盡可能做到滴水不漏。必須非常小心因為有犯罪自白,就對其他證據不力求完整的危險——自白未來也可能翻供,看到目前有洩密的情形出現,希望不是警方紀律鬆懈。

被害人還在大好青春,雖然說就算八十歲的婆婆也不該遭到如此對待。家屬親戚的悲憤,也希望能有專業的協助陪伴,充份做為支持。司法部份塵埃落定後,或許應該有正式的悼念,固然我自己認為這個提議看起來還不是非常好,但是立個碑文表達市民對此事的哀痛,總之就是這方向的做法,也許是應當的。並不是說其他在更私人領域受害者就不值得重視,這部份能怎麼做,對問題有所認識的人可再深入,但先回到這次的事件。因為發生在會給人強烈公共場合的印象,即使有些人目前怎麼將草原自治區切割出去,我覺得還是難免有「是整個台北市被攻擊」的那種感覺。所以要面對問題。

我看到死者高女妹妹說到,高小姐生前喜歡的作者是建築與城鄉研究方面的專家凌宗魁,我感觸非常深。如果能夠自此成立獎助,鼓勵能夠促進台北市性別平權的城鄉研究,或許是我們該做的事。柯文哲說防不勝防,這只有一半對,事實上,不同的空間設計仍然會有一定影響——如果有考慮到人身安全(我不說婦幼,因為男性被攻擊的問題可能不夠被通報),城市裡的公園與死角,都應該做不同的構想與改善。

其實松菸藝文區的這部份我也覺得蠻糟糕的,不是說燈火通明就好,但就是那種「使用者體驗」吧,直覺就會覺得,晚一點在那裡出入就不太有安全感。藝文區這種圈起來的設計是好還是不好,我蠻懷疑的:聚落是有趣的,但依活動性質分區有可能降低了每一空間的多樣性,或許並不是最好的做法。那種高度人工設計的商業集中,坦白說我覺得有點蠢——很像集中的免稅店但不免稅。我並不反商業,購物當然是生活樂趣之一,不過藝文區的店家不知為何給我的印象始終不太好,要說感覺就是感覺其中缺乏自然競爭帶來的活力與創意,令人想到停了很多車的停車場,只是車子換成了商家。

珍.雅各的《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有許多挑戰正統的論點,有些值得重新檢驗與討論,不過她從人行道與公園等許多具體的城市設施開始論述,非常容易了解,1996紐約圖書館將它列為20世紀經濟與技術類的11經典之一,相信很多人對此書已耳熟能詳,但還是在這推薦給沒讀過的人。宮部美幸的《聖彼得的送葬隊伍》是我看過最凌厲的「教練批判」——最近很多人在問為什麼都是教練殺人,對此問題有興趣的人,不妨看看宮部的這本老書。王定國的《敵人的櫻花》,也有些重疊到這個教練主題,不過王定國的問題有點複雜,他對純真的某種崇拜,使他的作品更適合以神話的體質來分析,很難幫助比較初級的讀者成為老練世故的人——我確實覺得社會與人生如此險惡,還是多讀一點像張愛玲這種老成的作者好了。不過王定國的「獻祭衝動」,還蠻適合研究。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Featured Posts
Anchor 4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