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8678778_10156451663622159_6316820487712
  • Wix Facebook page
  • Wix Twitter page
  • Wix Google+ page
Recent Posts

星期五雜念

最近有件事似乎值得關注,Kolas Yotaka的名字事件,這件事本該不複雜,就是尊重每個人對自己名字稱法,除非是有人胡鬧,傷風敗俗要人叫自己「殺你全家」或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如不在此狀況中,當然是人家介紹怎麼稱自己名字就怎麼稱,基本的人與人相處之道。至於真的有遇到比較難唸,就各自想辦法,真有需要帶個小抄或私下用什麼方法記,其實也沒什麼。但更深一層還是必須正視歧視原住民族的問題,許多網路發言都表示了一種「妳憑什麼?」,接下來就是許多歧視性語言。這根本與憑什麼無關,不需要憑什麼。

應該是鏡文學或週刊之類(為避免誤傷無辜,我查了出處是鏡週刊,全篇都很深入,我覺得有問題的是第二章「小遊戲讓你了解命名規則」部份),做了一篇關於原住民族文字的整理文字,做得不錯也有在被轉,但是舉例的時候用了粱文音,討論她名字之前先檢討了她的恐同言論——我看了其實非常不高興,我認為反恐同是很重要的工作,也一樣付出心力希望改變,但是鏡這個做法方法學上很拙,意思彷彿「雖然反對歧視原住民族,但給我記住我反對你們恐同」——原住民族也有非常不恐同甚至對同志文化做出深具啟發性發言的人物,第一你可以挑這種,其次也可以挑較中性不曾有恐同爭議的原民人物來舉例,如果為的是處理名字主題。

但兩種都沒選,選了一個爭議的來表示「我先教育(訓)再尊重」——不,就算原住民族中有人歧視同志,也不代表我們就可以歧視原住民族,反歧視就是從頭到尾反歧視,沒有資格審查與條件的。這同樣也適用在反歧視同志,也許同志也歧視貧窮或是一大堆可舉的,但不歧視就是不歧視,沒有什麼但書好討價還價的。

不要說梁文音是名人比較好舉例,要說怎麼不舉張惠妹做例子?她也有Kulilay Amit(古歷來·阿密特)的名字好說不是嗎?好,我真的去玩了那遊戲,原來阿妹確實也有被放進遊戲裡(但反倒都沒有碎念她較正面的特質),不過我的頁面先前不知怎地梁文音始終出現在遊戲首頁(但看遊戲下方的小點點她應該是排最後的),使我一看就覺得不妥,為了看每個頁面不得不玩遊戲,遊戲我得了八十分,就是五題錯一題,總之,那篇文章有很多珍貴資料,但我因為對梁文音那一題的呈現有意見,所以就不轉了。

13-18歲的再10本暑期推薦讀物

1.毛姆,《人性枷鎖》

2.克萊恩,《女孩們》

3.莒哈斯,《情人》

4.歐威爾,《緬甸歲月》 / 《一九八四》

5.村上春樹,《地下鐵事件》

6.傳記類 張惠菁《楊牧》 /

《阿嘉莎克莉斯蒂自傳》 / 《安徒生日記》

7. 果戈里 《死靈魂》

8.性別:莫莉森《最藍的眼睛》 /

顏訥《幽魂訥訥》 / 斐蘭德《那不勒斯四部曲》

9.環境/生態/動植物相關:張素玢《濁水溪三百年》/

李盈瑩《與地共生 給雞唱歌》 / 大衛.喬治.哈思克《樹之歌》

10.讀書法相關:維吉妮亞‧吳爾芙《論自我與寫作》/

西西《傳聲筒》/ 王文興 《玩具屋六講》/ 佛洛斯特《小說面面觀》

順手再給非文學類社會人文16-18歲書單20本。

歷史與人類學

1.《幕末史》

2.《依海之人》

3.《黎亞》

4.《從漢城到燕京》

5.《期待明天的人》

6.《重構二二八》

經濟、科學、資訊類

7.《與珍雅各邊走邊聊城市經濟學》

8.《了解人工智慧的第一本書》

9.《誰替亞當斯密做晚餐》

10.《空港粉碎》/《崩世代

社會科學/文化研究類

11.《納粹的孩子》

12.《資生堂的文化裝置》

13.《從創傷到復原》

14.《色彩的履歷書》

15.《比小說還離奇的12堂犯罪解剖課》

藝術類/文學研究類

16.《改變建築的100個觀念》(網路上已絕版但實體書店仍有見到在賣)

17.《印象停格》(攝影類)

18.《策展簡史》(當代藝術與策展人訪談錄)

19.《遇見文學美麗島》(文學博物館類)

20.《反離散》(文學研究類)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Featured Posts
Anchor 4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