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8678778_10156451663622159_6316820487712
  • Wix Facebook page
  • Wix Twitter page
  • Wix Google+ page
Recent Posts

星期二雜念

啊這個讀冊生活真的不是我要說你呢,活動截圖做這樣,也太有「截感」了吧?這下還是要補充說明一下了,主講的有王浩威醫生和我。歡迎大家來聽。免費活動說要報名,但以我的經驗,報名的人啊每次約1/5會趕不來,不過我本人是要我報名我就會老實報名的那種人,我在巴黎有個朋友,覺得報名就是被約束(又不是結婚),所以我們一同去參加活動,總是我報名他沒報,但他也次次進場,只是也次次整週折騰:我還沒有報名怎麼辦?依我之見,我總是先報名,真有不可抗力因素(自己拖拉不知是否算是不可抗力),不去又沒人會責怪你;像我那朋友是個怪人,每回我要進場前,他苦著臉趕到說:怎辦怎辦我還沒有報名?我都不知要不要大笑。我覺得他是有點受罪性格的,不過人非常之好,求知欲也強,所以我可以說報名了一整年,他一整年沒報,兩人一樣參加了同樣多的研討或講座,差別只在我覺得自己非常省心清爽,而他整年都在懺悔:很想去但無法決定要不要報名。而我也很懶惰,總說:你自己看著辦,我可沒力氣輔導你。

好像是去年吧,我聽說漫步文化要推廣卡夫卡的作品,大吃一驚:卡夫卡還要推廣?我以為大家都已經知道要讀了呢。《失蹤者》說起來又是特別有趣的一本,最近陳菊與王如玄在勞委會任內對工人提告的歷史被拿出來重新審視,上一週我只要抽到空都在思考這件事。(也因為華隆案是從頭到尾有在關心的)本來今天是想綜合談談的。

卡夫卡兼有法律與處理勞動問題的背景,這樣一個「腳踏實地」的作者,並沒有採用如《憤怒的山城勞工》這類的寫作風格,其中真有非常多可以討論的東西。《憤怒的山城勞工》與卡夫卡都是我高中時讀得書呢。以前有次做記者採訪,我還曾混在女工群中進入勞資調解現場──媒體不能進去。女工看著我不認識沒說話,當時的工運領袖並非不精明,他看著我的眼神我也知他在說:妳混進來的。但他盯我一眼也沒說話。說起來是很特殊的經驗。在我所有胡亂混進現場的人生中,那次應該是最奇特的。

有次看青平台的一個左派怎怎怎的錄影,有人發言說,勞工讀書會缺乏台灣勞工運動的讀本,這確實是一個問題,傳統卡夫卡是少被當作議題文學的代表,不過就像為書作序的耿一偉將卡夫卡與卓別林相比(我覺得是有準確度的),後者也是兼有揭發勞動問題但又被當成有一般性的創作者。然而今天無法多談,《永別書》出版在即,積壓了許多信件趕著回,從假日到昨天,因為簽名書還簽掉三隻筆沒水:因為除了簽名有一半我還畫圖畫──不是我那麼勤勞,是因為想不出來題什麼字時,我發現只有先畫圖才說得出話,所以寫得出字就馬上寫,寫不出來就先畫,沒有一個重覆,也是我很無聊地在在意「公平」──我所想的公平,不是簽每本都一模一樣,而是盡我全力讓每本書從我面前流過時,都以一樣的所謂「瞬間強度」分享「發功」,但從來手勁打不開罐頭的我,可說真是前所未有的運動強度──電腦打字真是福音,寫字或謄稿手痠,年輕一代應該是很陌生,但我開始寫作時,選那種稿紙最能減輕手痠程度,還是花了工作研究。研究結果是,格與格空隙最小的,這樣加速時手的移動幅度較小,勞累至少減輕一半。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Featured Posts
Anchor 4

© 2014 by 張亦絢.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