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雜念
- Nathalie Chang
- 19 janv. 2016
- 3 min de lecture
與許多人一樣,我度過了不斷對自己說「只可以高興一天」的愉快週末。
首先我想到的是,幾年前被民進黨辜大老說什麼「總統不能穿裙」之類的蔡英文。一直以來,民進黨都有性別歧視的一面,但在同時,又有最願打破性別歧視的男男女女(沒錯,我說男男女女,因為我看到表現好的男性政治人物,也會記下來),在其中努力。在今天特別記得蔡英文曾被矮化成「穿裙子的」,主要是這事對少男少女有一定的意義:一定有人會不認識妳/你的價值,但是要沉穩、堅定、有耐性。民進黨在一定程度朝不那麼性別歧視的路上走,這或許也是選民願意肯定與交付信任的其中一個原因,然而這個部份,當然不是民進黨單方面努力的成果,文化界與婦運社運界的持續與社會對話,讓平權素養成為社會分享的價值,其中一定有許多無形的工作,催生了改變。
對於政黨政治,能對社會改革起多大的功效?我的期望並不高,政治人物說起來也是社會文化的產物,就少數問題或許能超前,但多半還是一個社會整體文化成就的取用與跟隨者。(知道善用就很不錯了,最糟的是聽而不聞那就等而下之了)基本上,我認為我們只能選出不要太離譜的人選,淘汰連最低程度民主或人權素養皆不足的候選人。要改革,有一部份還是要做研究,並且不斷檢討精進。讓整體的資源朝對社會重分配有利的方向進行。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分工合作的習慣與堅持。
台灣的政治情勢與歷史都十分複雜艱難,我們既不可能完全閉門造車,光是把歐美的政治理論與方式拿來套用,也是不夠用的。所以必須保持多樣的學習精神,也要切實了解自己土地上的實情,即使一點點懶惰,都是不好的。不過這也不是說大家都要頭綁上必勝的頭巾,分秒必爭,要有走長路的準備,就是該休息玩樂時,也要休息玩樂,該做工時呢,也要嗡嗡嗡。如果整天都嗡嗡嗡,變笨了也是不行。
選舉期間,累積了不少觀察與反省,有時間再多少說一些。上個星期發生了許多事,今天真有種,不知該挑哪件事先說的煩惱。博客來最近顯示《永別書》無法購買,真是不好意思,已經在二刷了,應該不久就不會造成想買書的人的困擾。自由副刊登出了我很喜歡的小說家葉佳怡的訪談;對「胡蘭成說哼」的李桐豪(文學上最美麗的其中一個「哼」)也在「作家讀書筆記」發表了關於《永別書》的讀後感:〈原來黨外運動可以混搭女同志成長史〉。關於李桐豪那篇呢,我有比較多想回應的東西,應該會在這星期的星期五雜念來寫一寫。
先跟大家報告一下,我剛錄完由鄭順聰主持的「為台灣文學朗讀」的廣播節目,我讀了18分鐘的《永別書》喔。之前在家先練習了兩次。一次是測時間;一次是練換氣。畢竟不是職業的朗讀者,必須自己鍛鍊一下。錄音當天,朗讀我只有吃一次螺絲,應該錄得還可以。順聰覺得我很難訪問,可是這真是我談《永別書》最順暢也最開心的一次了。
順聰是個很好的主持人與朗讀者(我聽過他朗讀胡長松的小說),他是那種人家說的「善人」,不管是對男生或女生,都很懂體貼。小到同行男作家穿的衣服夠不夠暖,大到替大家拿主意吃什麼東西(嗯,這事有時也是挺大的,因為大家都拿不定主意),他都是那種很可以靠又不太露痕跡的友伴。我心裡老是想開玩笑對他說:順聰,你真的很娘呀(在我是非常誇讚的意思);不過想到他這百分百的直男一定會暈倒在地,所以到現在都只在心裡邊笑邊嘀咕。他也是少數我會覺得「這傢伙讀書比我還勤還認真」的作家,我想很多人都已經讀過《基隆的氣味》了吧!只要《永別書》的宣傳期過,這就是第一本我想讀的書呢。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