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8678778_10156451663622159_6316820487712
  • Wix Facebook page
  • Wix Twitter page
  • Wix Google+ page
Recent Posts

星期五雜念

  • Photo du rédacteur: Nathalie Chang
    Nathalie Chang
  • 8 janv. 2016
  • 2 min de lecture

「淡水阿嬤」走紅的第二天,我剛好出門逛街買東西,書店裡、小吃店,街頭巷尾幾乎都在拿這件事取笑耍寶。可以說是「阿嬤學」熱鬧了幾天。對此我頗有感覺,因為《永別書》,恰巧也是由「兩個阿嬤」起頭與結尾,在前的是賀殷殷「樂於被國民黨買票」的祖母;在後的是賀殷殷因為敬老尊賢上前攙扶,卻在之後駭然發現,外表看來嬴弱可親的「阿嬤」,竟是為爭取原住民人權而散盡家財買票賄選的爭議人物。

其實阿嬤不是單純的正派或反派人物,阿嬤也是人,是人就是複雜的。然而阿嬤做為政治人物使用的符號,要表達的卻是「阿嬤不會錯、阿嬤最有愛」,很多人爭議阿嬤究竟存在不存在、賣鐵蛋或不賣鐵蛋之類,這我倒是想放到一邊,姑且完全相信確有其人其事,但就算如此,這番「拜請阿嬤」還是令我覺得啼笑皆非,因為這幾乎就是政治人物(此事的當事人是朱立倫先生)用間接法行銷自己是個乖孫。真是別鬧了,選班長都不是這樣。

這之後,有不少候選人也去拜請各式各樣的阿嬤,這就又與朱立倫先生引發的效應大為不同。因為有朱的前例在先,仿傚者造成的就是文學上所謂戲倣的動作。

《永別書》寫作是有點閉關性質,完成後有些時候我也會有種不確定感,比如說也曾想過如果在我關起來寫東西這一年,台灣文學的發展與普及已大為飛躍,寫「呂赫若尚不廣為人知」這一段,也許不會沒有意義,但意義就沒那麼大了;沒想到不久後就發生「鍾肇政是誰」事件。「淡水阿嬤」與「鍾肇政是誰」,可以說是小說之後的兩個時刻,令我想到:出版了《永別書》,終究是不太壞的事呀。

鈔票上的不是阿嬤,而是哲學家史賓諾莎;史賓諾莎生前窮得叮叮噹噹,死後卻因為其哲學影響而被光榮印在鈔票上。前幾天剛好收到朋友從瑞典帶回送我,印有兒童文學家林葛倫的瑞典鈔(超開心),當時我想跟她提這個史賓諾莎鈔,但話頭跑掉了。抓這張圖本來是想玩圖文不符的,但想想還是有應景:要拒絕賄選呀──2016的今天還得說這句話,有點小小的悲哀。但我仍滿懷希望地想,會有不用這麼說的一天的,史賓諾莎,您說是吧?

 
 
 

Kommentar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Featured Posts
Anchor 4

© 2014 by 張亦絢.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