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8678778_10156451663622159_6316820487712
  • Wix Facebook page
  • Wix Twitter page
  • Wix Google+ page
Recent Posts

星期五雜念

  • Photo du rédacteur: Nathalie Chang
    Nathalie Chang
  • 26 févr. 2016
  • 7 min de lecture

啊哈,今天頗有一種開天闢地的感覺,因為首次在雜念公布我個人旅行的敗家總覽。雖然附了照片,但嫌不足,再以我清單控的方式羅列一下它們的品項:

1.香菇酥。

2.香菇。

3.冷泉米。

4.埔里水粉。

5.南投地圖。(糯米橋國姓咖啡店主贈:但咖啡店已暫歇業)

6.青蛙寶寶。(桃米村紙教堂)

7.廣興紙寮小變大魔術紙巾

8.蔡倫紙:可以吃的紙

9.刺蔥杏仁巧克力餅乾

10.廣興紙寮手工紙明信片

兩天一夜宿埔里桃米村,第一天還排了去竹山與車裎「瀏覽」,竹山因為與我童年印象相差太遠,非常傷心,不過這是個人問題;車埕實在是可以待上一整天的,不見得要玩什麼,主要是那山色之美,我一看就失去理智,當下決定捨去本來念念的下一地點埔里鎮立圖書館,如果不是旁邊有人鐵面無私,大概連第二天的行程我都會捨去:車埕有魔,所謂山之靈。通常山高不能近觀,但車埕有地勢優點,山雖峻,感覺卻近如架上一本書,非常獨特。

這兩地巡禮走過,沒帶東西。埔里玩一整天,看到糯米橋以外,還到了噶哈巫族所在的守城,又參觀我愛慕已久的廣興紙寮,遊記或說報告另外會再記。但今天說說敗家總覽,一來怕我就快把它們吃掉了,先以照片搶救下來;二來是這是個機會物喜一下,談談旅行中帶什麼東西以及為什麼。

旅行紀念品我的基本款一向是:好的地方老照片輯或地方史或地圖為首選;其次選擇就是明信片之類。再來就會留票根或是展覽中比較有保存性的介紹或摺頁。這次我去醒靈寺也問了摺頁,沒拿到,去時有看到已過開館時間的文獻室,裡面有二二八相關史料可借閱,但是要事先申請。後面兩個資訊我是回來補作功課才知道的,就讓有興趣的人先知道,避免撲空。

這是第一次帶旅遊紀念品帶得如此不「大腦取向」,自己覺得是種長進。為文誌念,也是自我鼓勵。

1.可以拿來當餅乾吃的香菇,我是行前在資料上看到的;但沒有在預定的餐廳見到,我就有點心怯,想那就不要找了。但有人非常嚴格,直到最後一分鐘都盯著我找到。和2.與4.都在埔里酒廠附近中山路三段上的合慶山產行買到。真是太美了。等於是這次旅程最後的神來一筆。什麼酥呀乾呀有時多少覺得是唬人的,應該沒有原物好,但這香菇乾大家一定要吃吃看,一開始是脆,但咬下去後鮮香菇的香味漫出來,配合硬中帶軟的口感,真是數一數二的零食極品。至於買香菇與埔里水粉,這就是為所應為啦,像香菇與米粉這種百搭東西,對堅持自己下廚的懶人我,真是良朋益友。冰箱沒蔬菜,加點香菇就很山珍;忘了買肉類?改用香菇更養生。這次從產地帶它回來,也是表示一下我對它的敬意啦!

再來第二項「冷泉米」,我原本是對它一無所知的;但中午在糯米橋不遠處北港村的後頭厝餐廳吃到,驚為天人,當下就買。買米也許大家會覺得好笑......,可以問好是什麼米等回家宅配就是了......。但是說歸說,回來恐怕又拖拖拉拉,不是嗎?現在想起來買米是挺聰明的,一可以吃得長長久久,二是米好吃,一餐就有百分之八十成功了,所以我到現在還很開心。先前我是覺得人生要努力的東西那麼多,米好米壞吃下去就忘了,不用太費事。後來聽人說還真有分別,我也開始留意。不好吃的米很難煮成好吃的,好吃的米也真是有差。這個冷泉米吃起來,會不斷想到什麼銀碗盛雪之類,雖然雪真吃起來應該不會太美味,可是就是止不住這種聯想,主要是這米「有氣質」。我本是不太在米一事上挑嘴的,好吃讚一聲,不好吃也不會拉下臉,但真吃到漂亮的,還是很感動。後頭厝有國姓魚清蒸,也很不錯。炸野薑花則因為我想像了太多,而成品與我想像得非常不一樣,比較覺得吃起來不知所云,這部份恐怕要再問問更懂得的人。冷泉米據說與合歡山有關係。

回來才詳細看了糯米橋國姓咖啡店主贈送的南投地圖,這個地圖我大概會給八十分。很好閱讀,店家資訊也豐富,許多景點也有依時更新,但做為旅遊地圖被我扣掉了二十分,十分是因為有地理無歷史,人文性薄弱了些;還有十分扣掉,是因為我覺得店家實不用放照片,比如要不要在各處消費,那是一個地方有趣有深度,人們就會長待紛至,商機要沒有都不可能。所以大可以做得簡單些,把位置空給略有深度的介紹。台灣不知為何景點常不用數字標,並且也不另列景點索引欄,索引欄應該就每個景點的特性與可看處,以兩到三句話說明。

這兩個缺點我就以「愛蘭橋」為例,沒有把愛蘭橋舊稱烏牛欄橋一事點出來,愛蘭橋在不知埔里歷史的人眼中,怎麼能知道它的重要性,甚至在當地人情感上的地位?如果一個地方只是用來看,那用GOOGLEMAP上去看就夠了,多可惜。花蓮有一份叫做〈閱讀花蓮〉的地圖,未必萬分詳實,但凡景點與地名,都有得體釋名,我一直覺得是旅遊地圖的參考典範。不過被贈以地圖,我還是非常歡喜,所以愛比較,也是出於愛護的心。地圖是旅遊的摘要、印象與導覽工具,在歐洲的經驗是最好的當地地圖,只有在當地才拿得到,花蓮那地圖我也是到花蓮拿到的,不管去之前與之後,如有一份好地圖,大概就是最好的紀念品。花蓮那地圖當時我多拿了幾份,後來凡是與非台灣住民交流的機會,拿那份地圖當禮物,我常覺得非常拿得出來。這次到埔里沒有刻意找好地圖,這個八十分的地圖我還是非常珍惜,尤其是受贈,送我地圖,我最開心。覺得被攻心了哈哈。

可愛的青蛙寶寶是參觀紙教堂的紀念品。一開始我有點抗拒,因為覺得自己已經過了保有可愛東西的年紀了,不過回來後真高興擁有了,覺得自己比較童心的那部份也是好的。

最後七到十項基本上都是廣興紙寮的紀念品,手工紙明信片買了不只一張,但只放一張代表;三種口味的蔡倫紙,拍照時我已經全部吃光光,點心剩一點刺蔥杏仁巧克力口味還有剩,趕緊拍。這個廣興紙寮我大推,旅遊能到這樣的地方,最喜歡!最好是要參加導覽,進場與導覽都免費,取向較近英國式的博物館,就是沒有門票,參觀後想要贊助與支持再投幣捐款──廣興是沒有這一道手續,這就是看大家高興買點小紀念品。每30分鐘導覽也可以寫寫紙牌或語音,但是真人才能示範許多動作,廠方的誠意是感覺得到的。所以我因為對參觀與導覽非常滿意,蔡倫紙三種口味都去買──原來是沒有那麼貪嘴的,也以為蔡倫紙這東西是個小花招,吃下去不要噎到,我就不會抱怨了。沒想到三小疊都好吃得不得了,配巧克力的餅乾更是蓋高尚,原因是巧克力容易甜膩,用高纖的食用紙包起來,口感上變得曲折,食用紙的乾脆薄利充份對衝巧克力一意孤行的甜,完全不似麵粉製品的粉黏,雖然最接近的其他食物或許是海苔,但我完全覺得是適合拿到酒會之類上的點心:一是邊吃邊說話很方便;二是有成熟韻味的可口,可以製造適度驚喜;三是多少帶有歷史以及獨創性──一種適切的罕有。高雅、親切、又有特色──我雖然不是派對動物型的人,但是每次主辦單位究竟是拿出很老套的點心,還是用了巧思,心裡還是很難不有打分動作。如果要招待的是各位很討厭的來賓,那就隨便無妨;要是對來賓是有愛的話嘛,我覺得廣興這一系列的好吃紙,可說雅俗適中。

參觀廣興紙寮讓我收穫很多,反省了許多問題,有機會再專門談它,不過要說玩樂,這種充滿步驟之美的示範與場所,真的十分推薦。導覽內容也不複雜,但很紮實,像我這種從未了解過何謂手工紙的旅客來說,三十分鐘就對手工造紙有了概念,一些小小的基礎常識也覺得很珍貴。比讀一本書輕鬆,但不會比讀一本書令人沒有啟發。寫作我們都說筆觸筆觸,但是筆觸究竟是什麼?為什麼一樣是很普通的乾麵,這家就是比那家好吃?我並不是一個懷舊或復古控,認為凡事只要不用機器就表示比較有文化或有人味,現在我們不是說人工難找就是人工貴或便宜,彷彿人工是一個單純的計算單位或拖鞋一隻,人工其實不是只有工,也不是只有人;換句話說,工人也一樣:既不只是工,也不只是人──理論也許都說得通,但現場看一個過程與許多細節,理論才具體。事物要從當中了解才能了解,光是看作用或外觀,都是非常片面的,注視或聆聽一種工作的作法,這是一個「從當中了解」的最小努力與嘗試,這也是為什麼我被紙寮之旅深深感動的原因。

旅行前略讀了郭百年事件的相關資料,走過埔里實地後,感覺更是不同。如果有其他人想出發去埔里遊,郭百年事件可以當作行前功課中的一個核心事件,既了解埔里本地的族群聚分特性,也了解平埔如烏牛欄社是怎麼來到埔里的,所謂平埔在台灣島內的大遷移,以及郭百年其人其事,是否仍存有某種當代性?這都是很可以想想的。

還有不要忘了吃甜美的香菇酥喔。梅汁與烏牛欄巧克力(就在廣興紙寮附近會以為是賣盆栽的那間)也很推。聞名的米糕我沒吃到,因為當天要拜媽祖,很早就賣光光了。最後我要謝謝鐵面無私的貓咪,沒有貓咪,這十樣聖品,我恐怕連一樣都帶不回來(我真的好弱喔~~~)。再次謝謝鐵面貓咪。貓咪真像旅遊督導呀。

 
 
 

Comments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Featured Posts
Anchor 4

© 2014 by 張亦絢.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