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雜念
從三峽回到台北,已經有幾天了,心裡仍舊翻騰不已。這種翻騰幾乎讓人不想說話,只是反覆想著許多問題。
李梅樹紀念館竟是只有星期六星期天才開放,盼了半天沒看到,是有點難過的。不過到了當地感受最強烈的,是畫家李梅樹與三峽祖師廟的淵源之深。大約10年前吧,向陽寫過一篇文章,寫得是祖師廟資遣匠師之事,因為沒找到較近的文章,整個後續相關歷史,就我自己而言,還待補白。
我原本的目標只限於看雕花柱,因為印象最深就是說到柱子,都說以三峽祖師廟的雕花柱最多。但後來發現還有許多浮雕。我一張照片都沒拍──拍不了地,我整個看到感覺非常虛脫,太精采了。整個被震懾,太不可思議了。回來查資料才知道,李梅樹是要求匠師們一一找到不同的、真正的鳥,以寫實做底來創作。所謂監修,不是看看而已,他是整個地投注。那廟原是他在學畫之前,啟發他喜愛美術之處.......。應該更像是獻身而非監修......。
用坂口安吾的話來說,藝術家最難就是做到落地生根。也許李梅樹就是一個落地生根的例子。這並不是待在某處不動的意思......。謝里法寫到李梅樹的藝術價值被低估,語多激昂憤慨──也不能太怪謝里法,他照顧的藝術家與議題太多,難免情急──只不過沒能細緻地討論,非常可惜──應該晚近會有其他專家做這份工作吧?因為李梅樹實在值得深入研究.....不只是繪畫.......;非常非常有意思。
這裡錄一段文字:......除了1960年代國立藝專李梅樹教授聘請著名鑿花師傅黃龜理,以及打石師傅傅簡芳雄及劉英宏授課等少數個案之外,一般藝師於1979年後可依據......至專科學校任教,但是無法進入大學任教........(頁105,林會承,《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從這一點來看,李梅樹不只有遠見,不從俗,還是實踐力很強的一個人。想起前陣子發生在三峽的亂挖石板的事,有種心如刀割的感覺;這個碰到文資,竟是官方作亂,民間救難的狀況實在太糟了。恐怕需要有更正本清源的對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