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雜念
- Nathalie Chang
- 4 nov. 2016
- 2 min de lecture
12月要出新書了。書名是《晚間娛樂》。
一共包括了13篇正文以及一篇附錄。除了現在貼連結的〈推理小說好吃嗎?上〉〈推理小說好吃嗎?下〉,都是全未發表過,雜念也沒有貼出來過的東西。
現在自己端詳這本還在編輯中的書,真覺得我寫了一本挺怪的東西。
它不是小說,也不是傳統抒情意義的散文集,一開始的出發點呢,就是「趁著我還有記憶」,將我覺得幸福的閱讀經驗保留下來——幸福的記憶,也是很容易流失的。沒什麼大不了的想法,不過就是寫寫「我是怎麼娛樂過來的」。選在12月出版,因為心情上是有點「做禮物」給人的感覺——不一定是因為聖誕節,只不過是到了歲末,就算對自己,也會有種我想「犒賞自己一年來的辛勞」的心情,所以呢,就想來做一本純粹與「愉快」有關的書。
自己寫作,閱讀有時就不見得都是快樂的。(只要一閱讀文學作品,幾乎立刻就會進入工作待機的狀態中)前陣子看到一個標題沒點進去看,說的是某個填詞人寫情歌歌詞的副作用,就是聽到情歌就不容易被感動了。以前我聽說過一事,說是傅培梅在家都不下廚——一件事變成職業,到頭來,就是會有些受不了。
沒有被工作精神與壓力「污染」的娛樂型閱讀,一直是我保持精神清爽的關鍵:雖然我自己寫這本書的時候非常愉快,但在這出版前,卻有種小小的憂鬱:好像要把心愛的玩具送出去的感覺。為此,我在家中好好地訓斥了自己一番。
比如我常送人書,只有自己非常喜歡的書才會送人——因為這才是誠意嘛,如果自己只是百分之九十喜歡的書,我通常就已經送不出去。所以在送人的時候,說不上捨不得,但還是會經歷某種分離的小痛。此刻我對《晚間娛樂》也有類似的感情——倒不是因此反悔到想從編輯那裡把書再拿回自己家中收藏(編輯請放心

),而是我發現,這本書說真的觸及了我心中很深處的「我的寶貝」之感。感情用事之今日,想想也是挺有趣的。書封還沒出來,就放一張「晚間圖」——幾年前去香港玩,拼命找機會搭天星小輪,簡直像小孩反覆搭電梯一樣。看到這張照片才想起當時的興沖沖。幸福也是需要提醒的——不確定是哪個小說家在小說中寫過這樣一句話。如此很是我寫《晚間娛樂》的心情。
Posts récents
Voir tout1.[身而為人的真小確幸]:這是非常微小的盼望,也是對所有我們愛著的人的期許——在這世上,既不要成為虐待狂,也不要成為受虐狂。能夠立即反應,就立即反應。不能立即反應時,也不要欺騙自己說沒有事發生。要養精蓄銳,要見機行事。因著這簡單與確定的小理想,我贊成任何已經覺得狀況太不對...
1.先說鄭村棋「採訪」中配劉振亞(亞亞)。我看到影片的第一個想法是,即使把意識形態與統獨等等都放一邊,鄭村棋給我的印象是,他並沒有看過劉振亞的影片。當然,我的感受與推測也可能有誤差,也許他只看了花絮的片段,或是「只用原則而非了解實情」的態度,覺得沒必要看——這與近來不少民眾...
1.我本來完全沒有想關心新黨游智彬鬧場立院的新聞,因為不知道游智彬是誰,覺得大概是「無聊新聞一則」。但在戴耳機洗碗中間,不知是哪家電視台把他在立院所言,原音重現。我感到非常震驚。因為那絕非普通政治或爭議的話語。 猥褻程度遠超一般想像的殘虐下流。猥褻是什麼?猥褻行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