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8678778_10156451663622159_6316820487712
  • Wix Facebook page
  • Wix Twitter page
  • Wix Google+ page
Recent Posts

星期二雜念

〈外交官蘇啟誠死亡備忘錄〉

我第一次看到燕子颱風在大阪造成災害,旅客抱怨「被冷言冷語」,看了幾行我就不看了,倒不是說我對外交辦事人員莫名有信心,但想在意外發生時,無論哪一方都難好整以暇,被颱風圍困當然不好受,但值得關切的程度不是非常合比例原則。安危與不便是兩個不同等級的困難,儘管重看颱風新聞,知道燕子是日本歷年極大,但當時感覺,大阪問題是不便而非緊急。(以上大約是5日左右的感受)

6日馬上就是北海道地震的新聞,我比較注意了,當然颱風聽說也有走了又回頭之類的例子,然而比較起來,地震災感覺更複雜,會覺得是緊急而非只是不便的層級,大阪的新聞仍在發酵,什麼誰坐了中國的車之類的事,我的感覺仍如前述,不是覺得不值得報導,但覺得瞎起鬨的成份太大了。

14日的新聞報導裡看到台北駐大阪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蘇啟誠(1957-2018)自殺身亡的消息,感覺非常難過與沉重。這時出現「謝長廷害死蘇啟誠」這種說法,我覺得是很嚴重的指責,必須了解一下細節上到底發生了些什麼事,導致不管這是可以成立或不可成立的指責。我會感到困惑,主要是媒體引葉毓蘭的話說謝長廷曾說「大阪不歸我管」——我覺得這話沒頭沒尾,我想知道到底是在什麼狀況下有這樣一句話。在這個時刻,無論對假新聞是怎麼回事或謝長廷的角色,我心中都還沒有定論,但是「大阪不歸我管」在紙媒上都沒有清楚交代這話怎麼來的,我就試了聲音部份,想知道最接近原始的話語是什麼。

9月8日中視新聞貼出的影像,謝長廷說的話被以字幕逐字打出,是一個確實可以聽與看到話語的來源,但是這段「新聞」非常怪異,也是我想清楚指出的,首先,雖然謝長廷的話有原音的形象,但請注意,記者的問話完全被隱蔽,也就是說我們根本無法知道記者究竟問了什麼,更糟糕的事,代替清楚的一問一答,記者根本是以不客觀的評論包抄謝長廷被採訪的答話。

記者的評論「......謝長廷趕到北海道想止血,但一開口卻是提油救火」。

謝長廷答覆:「我們的大阪不是我啦,坦白講我又離大阪500公里......」

哪個受訪者會一開口就說「我們的大阪不是我」?這之前必定有記者的問話,在這句話裡,謝長廷要表達的很可能充期量不過是「你正在說的那個人既然是在大阪,那個人就不是我」——如果你不是特別注意各種剪接技巧,你聽到記者說「提油救火」,你已經有預期心理要「聽到爛話」了。

這個評論(而非原始問話)/回答的模式繼續出現。

記者「......大阪辦事處對台灣旅客冷冰冰的言語,謝長廷趕緊緩頰」(對照後來的發展,這不就是說明謝長廷沒有在欺壓大阪辦事處?但請注意,在本新聞裡它被引導為謝長廷是個不道歉的惡人),這個時刻都還沒有人懷疑造假或蘇啟誠等辦事人員可能被惡意騷擾,謝長廷的回話裡道:「......那這個同仁可能白天也講了一堆......」——因為沒有對造假的懷疑,謝長廷確實是說「冷冰冰是不應該的」——但我們還是大致可以推論謝長廷真實的想法,那頂多是因為過勞而未說起話來如林志玲,然而媒體緊咬冷冰冰一事,我們對受困的人都有基本的同情,這是除非就是來個大打官腔告訴你,我們外交人員素質精良可比高級機器人從不出錯也無疲態——謝長廷回說「冷冰冰確實不應該」,這不能說多高明,但也不能說這是什麼卸責。

謝長廷口頭上也說要懲處,但在比較仔細說明的時間裡,謝長廷說的都是大阪如果有錯就要道歉.....等等,接下來記者評論道:(謝長廷)才說要辦人,又改口「管不了」——謝長廷說的是「......我也沒有考績的權利,不是,大阪不屬於我嘛。」這裡謝長廷說的是實情,那不是他的權限,陳方隅寫了一篇很詳實的解說文,認為謝長廷此說雖無情,但沒有錯誤——不過從另方面來說,我看到的倒是媒體記者想要從謝長廷口中套出嚴辦大阪辦事處的一兩句話,基於諸多考量(了解權限、實情未明、有所體恤),謝長廷就至少是他這方沒有要擺出強逼大阪的態度,他確實是用了一個相當於轉移話題的手法,去說自己「管不到考績」——這是無情或有情,大家可以自行判斷——我的重點要說,新聞完全沒有剪接當然不可能,但剪接是否合乎職業倫理,這段新聞是嚴重可議的。

這是三個不同層次:1.旅客要求多並有可能有點白目(巨嬰論);

2.造假新聞的人惡意甚至不是真正的旅客(酸民論);

3.造假新聞的人是國家級的專業人士(國安攻防論;情治或是統戰高手我不知他們有何稱號總之就是類似特務)——如果沒有詳細的調查,關西機場事件應該定位在哪個層次,是無法輕易下判斷的——如果實際上是第三層次,而一直是以第一層次在面對處理,那就不會有效。

在我看來,譴責謝長廷毫無意義,首先是大阪辦事處究竟有無重大過失?現在普遍立論都道無重大過失,如果無重大過失又要謝長廷謝罪又要說他把壓力推給大阪,整個邏輯都是混亂的;沒有過失這事,在第一時間謝長廷尤其不能說,儘管他努力暗示,或在比冷冰冰更攸關的中國接送車問題上,9/6號謝長廷的發文清楚地闢謠與解釋,他當然沒有明說,他認為大阪辦事處受謠言所苦,如果沒有6號近乎證據性的發文,我也不敢說謝長廷沒有輕忽或坐視大阪危機不管——

9/6謝長廷臉書發文剪貼如下:

但請大家冷靜想想,如果9/5日私人巴士或汽車可以到機場接人,那麼機場一定大亂,寸步難行,反而不能有效率地疏散。所以日本做法是只准出不准進,所有人都是坐機場的巴士或高速船離開機場到泉佐野站(電車有通)或神戶港。依關西機場今天的書面報告,9/5早上高速船6:00、巴士9:00開始載,至晚上11:00通通載完,共載7800人。這個人數幾平超過滯留人數,應該包括中國旅客900人,可見大家都是搭乘機場安排的交通工具離開機場。

上述行文沒有提到謠言或假新聞,或許當時也還無法清楚查證——但很清楚的就是在說:

大阪辦事處派不派車根本不是問題,如果派不派車不是問題,又有什麼好責備大阪辦事處?

至於有人坐了什麼夢幻中國巴士夢幻旅遊這等事,根本無須掛齒。

寫了那麼長的文,只是希望蘇啟誠先生之死不是白死;雖然怎麼做都無法挽回這條生命,仍讓我感到心痛難抑。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Featured Posts
Anchor 4

© 2014 by 張亦絢.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