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雜念
- Nathalie Chang
- 8 janv. 2019
- 2 min de lecture
昨天一天有幾個完全偶然撞上的快樂,一是看一法國哲學家談為何讀露 ‧ 莎樂美(就是那個拒絕尼采的露)是重要的——因為她很理智,竟然還被猜疑說,那麼理智,那她搞不好是個男人。太好笑了。
然後又看了另一個小片段,是英國的文學專家對打,上次是看莎士比亞與米爾頓對打(就已經有點好笑了);這次看的是珍奧斯汀與愛蜜麗‧勃朗特對打——我現在終於稍微了解體育迷的瘋狂了,以前我跟朋友去看足球,總是有點困惑並難以決定我要支持哪一隊?原來,要是心中沒有支持隊伍,是不容易入迷呀。但文學的話,就比較能進入狀況。光是聽到一句「《咆哮山莊》對我而言,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本書」(還沒進入論點對辯只是開場白)——我心中一樂,就把所有的碗盤都洗好了——心裡想,怪怪,這樣也可以那麼樂,妳到底是有什麼毛病?
如果這可以讓妳精神振奮,妳不如在廚房裡貼個什麼「我愛咆哮山莊」之類的標語吧?或許一下全世界的家事妳都可以做完了。但想想那其實不會有效,聽別人說出這話,那裡面的語氣背後可是幾十年的感情——這不是區區標語能做到的。
記得有次我問一個親戚長輩,在機場等待時是巴哈還是莫札特?得到非常乾脆的回答,那還用說,當然是巴哈。真的好喜歡心中有定見的人士@@@。在這種東西上,不明白狀況的人會覺得,這些人好可怕啊,竟然會為畢卡索或馬蒂斯誰比較偉大而「爭吵」;為更喜歡高達或楚浮(嗯,這一題我是毫不猶豫皮亞拉)而對嗆——但是會樂在其中的人,真正要表達的是,在心中精密的判準裡,我最在乎的是什麼價值,所以那並不真是否定對手存在的意義,而是在差異上做比較判斷——除了是對擁護之物的告白,也表示「我是如此了解我自己」。
想到這個對打遊戲,忽然想到台灣好像也出現過讓海明威與費茲傑羅對打的遊戲過,不過看起來好像是用隔空各自說話的方式,戰況沒有非常激烈——好像是逗點與一人兩個出版社發起的吧?這就又想到,下個星期六19/01,我會在誠品書店跟(陳)夏民談他的新書《失物風景》——歡迎大家一起去找夏民玩——這本書我已經讀了兩遍囉,感觸很多——不過既然有分享會,就等到當天再說囉。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