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8678778_10156451663622159_6316820487712
  • Wix Facebook page
  • Wix Twitter page
  • Wix Google+ page
Recent Posts

星期二雜念




1.上星期六紀念楊逵+賴和的音樂會,聽到天籟般的聲音!上次那麼興奮,是巴黎不眠夜在教堂聽Patti Smith——Patti是循環唱,只要出去重新排隊,就可以重聽,我旁邊有個女生連續聽了三場,還覺不夠。上回在郭怡美書店慶祝巴哈生日,也是開心。我ㄧ聽<愚公移山>就會唱——怎麼會這樣?回來想一想,突然出現我小時候(小學)混哪裡的畫面……覺得好笑。我的弱點——歌謠只要聽兩三遍,幾乎馬上就記住。——以前的政見發表會,也會唱<愚公移山>。不可思議吧?河岸留言不錯,每回去那一帶看電影,我都愛去對面的府城肉粽吃東西,蘿蔔湯很好喝。——其實這種「小親密」演唱會,給人感覺真的非常好,讓人覺得「啊,是有可能的,為了音樂而音樂,沒有太多排場和包裝」——當天很珍貴的,還有是看到不少楊逵的照片——在投影上看的效果很好——前陣子我才偶然重看了某些資料,覺得「楊逵很會跑馬拉松」這件事,太有趣了——看到他跑步的英姿,也因此特別有感。楊逵拍照特別好看。「殷海光熱衷打掃浮萍,楊逵是馬拉松好手」與「賴和也會悲觀」——目前名列我「想到就覺得有趣」的三「大」台灣「小」記憶。


2.查一個資料,看到台灣文學館的網站有作品欣賞之類的跑馬,先只跑題名,點進才跑內容——但是誰的詩,只要詩題就認得出——對我來說,就是夏宇。<野餐>——算是很早很早的夏宇吧,「我們去買書」——當年就很喜歡,但沒怎分析——會有「琅琅上口」的效應,其實因為「某些東西竟然入詩了」的那種刺激——不是味蕾,而是「謂蕾」被整個挑起來——重看還是覺得好,像第一次看柏格曼……,有兩種好,一種是作品內部本身的好,另一種就是「第一次接觸」的那種好,接引了啟動了一個完全異樣的宇宙。「我們去買書」——如果是「我們去書店」,那是完全不同的意境——「買書」,或「買任何東西」——所以觸動人,是因為裡面「有時間」。


   買書這事之所以「十分」幸福,是因為讀書時會有「百分百」的幸福,然後還有「讀過書」之後長年生活中的「萬分」幸福——最近的讀書心得:我因為先前讀了五本價值(意義)不明的書,導致我在讀第六本書時,能夠在一個段落裡,立刻辨認與確認無可比擬的特殊價值——如果我一開始就讀第六本,其實不會看出同一段落的驚人價值——不是說會不懂,而是不會領悟它在整個知識體系裡的重要性。所以,偶爾我雖會覺得「讀了一本85分的書」,但也很少後悔,因為如果要領略後來妳會覺得「120分的書」,這個「85」是能力養成的一部分。我算既有在用圖書館也有用網路——但是獨立書店——包括二手書店——包括我前陣子逛到的「台灣漫畫基地」——扮演的角色仍然完全不可缺。


    我想要一個非常偏門但精確的日治期的台灣史圖像(某人物某時刻某事項)——結果在「台灣漫畫基地」挖到「確鑿的那兩頁」——我一直對店員哇哇叫,說「即使跑去國家漫畫館都還沒找到」——高興得感激涕零。


   去行運冰室吃東西出來,發現舊香居在附近重開了,看一半買一半——全都是珍貴得不得了的東西——因為那是「識書人」淘選過的。——2023柯文哲批評「臺漫基」的臺漫不用來探討重要主題時,因為當時我還沒去過華陰街,所以不確定「臺漫基」的狀況——想台漫不錯,但書店有沒有全擺出來不知道。前陣子逛過了——如果2023臺漫基就如我2024所見,那就很可以理解當年許多人為什麼氣得要命——因為那裡的漫畫非但議題廣博,與漫畫思想、文史相關的書,也是我見到少數出奇齊全的(當天我因為已經揹了十幾本書,所以在台漫基只買了迫切的兩本,到現在還惦記著有三、四本很好的書,改天要去補血)——那個「專精性」真的有做出來,不是只是漫畫店而已。——那天逛到挺喜歡,因為附近也有種不錯的氣氛,兩者很搭。我原是碰運氣的成分,但「獲利率」奇高——我嚴格來說並不搜集漫畫(買過全套鬼滅之刃,是寵小朋友的意思——鬼滅確實值得學習,我一直想還要回來研究。),是對台灣史比較有興趣——後者被充分滿足了——店員另外介紹我「原住民+拳擊」的,有機會還要再回訪(我不知「看拳擊漫畫」對我來說,會不會還是太難了點,拳擊~~~我有這種程度嗎?)。但我因為當天腸胃不太舒服,後來忘了拍照。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Featured Posts
Anchor 4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