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8678778_10156451663622159_6316820487712
  • Wix Facebook page
  • Wix Twitter page
  • Wix Google+ page
Recent Posts

星期二雜念


我一開始讀美國史,方向是有點偏門的,先讀了女性主義運動等婦女史,再讀同性戀史,後來又讀了一些黑人民權史或移民史電影史之類,還有不算多的工人史,對於比較傳統的領域,比如美國的政黨政治或法制,幾乎不太涉獵。書架上有一本英文的«美國文化»,裡面記得分了人口教育傳播等等許多章節,也只是偶爾有疑問時,會查閱一下。


看到«真理的史詩»時,如它書介所言,是本美國全史,對於「真理的史詩」這個書名又有點反感,史詩這字其實有對立兩種用法,一種意謂「波瀾壯闊,高潮迭起」,猜想會渲染英雄偉人等奇事,對我的歷史口味來說,非常不合。不過「史詩」也有另一個完全相反的用法,是布萊希特式的,「史詩」的意思,史詩劇相對於亞里斯多德的戲劇劇,前者更訴諸分析性與解幻相——雖然作者的原文書名,完全沒有「真理」與「史詩」,我還是蠻高興發現,若說「史詩」,它絕不是前一種。「真理」兩字本來也讓我望而卻步,因為例如「不變的真理」等,帶有的道德裁判或傳教意味,通常也不像「歷史書寫的立場」——不過,原來「這些真理」是有特殊典故的,它是一則「引用」,與其說是「真理」不如說是「美國建國三原則」——雖然政治人物的本意確實以不同型態的真理來闡述——作者吉兒 • 萊波爾最優異的方法在於不把文獻與語言,只當作證物——她非常注意在「所言」與「所行」,「所言」與「所不言」中的落差與破綻——「這些真理(不證自明)」的政治開場白,傑佛遜會使用,死於絞刑的廢奴主義者約翰 • 布朗也會用——但被對待的方式與歷史情境卻大為不同:宣言即謊言嗎?真理並不真嗎?這正是「這些真理」被貫串全書並在書名中點清題旨的作用。


也因此,雖然我原本以為我會閱讀到的是與專題史(性別等)迥然不同的「正史」(?),我認為我已吸收不少專題性的歷史,是我自己有意忍受「即使非常枯燥或政黨政治中心」的政治史——當我抱著這樣「委屈求全」的心態(因為我覺得自己太少注意傳統的「正史」(?))打開這本書,真是難以形容,當我發現這本書並沒有拋棄我所熟悉的弱勢族群,甚至在書寫技巧上,不但運用「抗爭史」的敏感度與批判性,或者也可說走得更澈底——它不僅要求讀者認識無權到有權的行動與思想,也不停止檢視當權者是如何使用或不當使用權力。她下工夫最深的應該是種族問題(沒有忽略海地史真是一大亮點,),性別問題她比一般的女性主義史更注意「保守婦運的傳統與政治資源」,以及在政治活動裡實際攻防上,看似插曲卻有啟發的段落,即使對「無功而返」的若干先驅,也不以成敗論英雄。下冊裡有段述及女性主義者弗瑞丹一向認為女性主義與同性戀權益結盟會使平等權運動失敗,但很可能是聽過明確歧視同志的「(拯救我們的孩子)聖戰宣傳」之後,在表決「支持同性戀平等權」的辯論時(在著名的組織now),她起身支持同志平等權提案(當然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那大約是1977年之前,之後自由派女性主義幾乎將反同志的女性主義者都「趕走」,而她們都投入共和黨的施拉夫利麾下——她引進福音派力量,反同志與反墮胎是主要訴求,她也是川普最大的支持者。反女性主義的組織戰超過了三十年,可說真的是當「事業」在做。

總之,大大推薦本書。

Comments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Featured Posts
Anchor 4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