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8678778_10156451663622159_6316820487712
  • Wix Facebook page
  • Wix Twitter page
  • Wix Google+ page
Recent Posts

星期二雜念

1.吃泰國菜。隔壁桌坐了個很友善的外國女生,互相頷首為禮。我先吃完,臨走時想到她看英文菜單,若不是英語系人士,總之英語會通。就從包包裡拿一張「海馬打點滴」的英語摺頁給她——也不知她是讀到什麼,不斷發出歡暢的笑聲——像是吃到冰淇淋的小孩似的。我大奇——雖說展覽言及療癒——但、但、但也沒那麼神奇吧?感謝工作團隊——看來你們已散播了什麼歡樂種子了…..。


2.來說電影«長腿»(不算爆雷部分)。該片的宣傳與電影正文各行其是。如果是衝著新聞宣傳裡提到與«長腿叔叔»的翻案或「送禮政治的恐怖面」——應該會覺得走錯廳——也許導演的原始發想有關,也許是宣傳到最後不知怎麼辦想出這招——並不是只對台灣觀眾這樣,國外也是一樣情形。對於拿到的宣傳是一套,電影是另一套,很奇怪一些國外媒體人都買單——我覺得原因有點複雜,不見得是為了騙觀眾,而是覺得「宣傳的說法很有意思」,那麼「看在宣傳份上」,就接受電影吧!這當然相當反常——首先,關於「家庭是個騙人玩意」這個主題,帕索里尼的«定理»非常有趣,布紐爾的«變態的蘇珊娜»是大師經典,«聖鹿之死»與«逆噴射家族»各有所長——比較起來,就會覺得«長腿»在這個譜系裡,比較是皮毛——想說的並沒有充分處理——也不像某些伯格曼的片,看起來言之有物——以上這些片的觀眾,可能也不是傳統的恐怖片觀眾。另外,它也幾乎很難說是犯罪、推理或懸疑片——現在大概隨便一部電視影集也比此作「紮實」。我對於沒足夠處理「送禮恐怖」是相當失望的。可是我自己被刺激思考了很多事物,所以又沒那麼失望。


    勉強可以相比的,我想到的是林區«雙峰»受到兩極化評論的第一時間——但«長腿»又沒有嚇死人好的電影配樂足以「代打」。它沒有林區風格明顯,用推理原則去看,每一幕我保證我都可以具體打槍它。比如,為什麼要派人?人偶包裹放門口就好,派人純粹是恐怖片而非推理邏輯。


   其次,如果很受不了「仇女」(女人唯一的力量來自假裝,也沒有美德的可能,因為無力到一個水平以下,沒力就沒善——這種恐怖片老套確實令人有些疲乏,我批評到不想批評了——可是這確實相當可惜,雖然也知道原因。)與「恐病」(我對凱吉以這種明顯泛指病弱的造型——過曝白、髮糟糕——這是對病老的原始恐懼——尤其不滿——這有什麼好恐怖?如果排斥病弱才會覺得恐怖——倒是撞頭讓我想到痛感缺失的問題),我覺得也不要選這片來看——但雖然我可以點對點的批評電影每個我為什麼覺得「遜」,我在電影院時,其實是覺得「還蠻好看的」。


    有些構圖令我想到Greco的畫和彭枯西的雕塑(病院)——我覺得「很紓壓」,是那些構圖,剛好都是「寂寞深處的心靈圖像」——比如女主在一個地方用公共電話打給母親——那個不太規則不太好氣場的空間感——所謂「現代生活」,就是不斷進出「有必要,但來不及產生感情」的空間——某些日片的長處,常常是捕捉「無必要,但感情深厚」的處所——承受來去「感情以下」的空間,對人的身心安寧,我覺得是「我們已經不覺得是折磨的折磨」——沒有所謂「活在熟悉環境裡的快樂」——不熟悉也得熟悉……。像研究室,空間本身沒有惡意,可是因為孤獨,理智一旦斷線,空間本身沒有太多支持與保護性可言——從這個角度來看,導演對於「恐怖」是有深刻了解——我看著那些構圖,會有非常、非常悲傷的感覺湧出,會想對自己說:「妳(我們)真是辛苦了!對啊,我們常常就是與虛空住得那麼近,還撐著……」——因為這個關係的緣故,我還蠻喜歡這部電影。


   但同時,我完全能夠同理覺得「被騙」、「不好看」、「不恐怖」的觀眾——我去看了留言,我覺得反彈都很合理——這就像進了餐廳,不滿意菜色也沒吃飽,但卻覺得「桌布與餐巾多麼令人印象深刻啊!」——這不是正道——除非你剛好是桌布餐巾製造商或評鑑者之類。但——但——但——改天再談桌布餐巾——還有會爆雷的細節分析(忘掉劇情,這部電影的細節包括每個階段女主媽媽的髮型,都非常「有戲」。「看似毫無作用的鐵球」等。)——所以,大家就看心情要不要進戲院看。如果是對合理性、推理與犯罪類型有高度要求,可能會有非常生氣的心情,但如果對「惡夢的(無)邏輯」有興趣,它就比較不會激怒你。

Comments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Featured Posts
Anchor 4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