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8678778_10156451663622159_6316820487712
  • Wix Facebook page
  • Wix Twitter page
  • Wix Google+ page
Recent Posts
Rechercher

星期二雜念

  • Photo du rédacteur: Nathalie Chang
    Nathalie Chang
  • 30 juil. 2024
  • 2 min de lecture

1.巴黎奧運:關於以各種性別跨界諧擬達文西畫作「最後的晚餐」(更接近事實,應該是更早的「萬神宴」)——無論是基督教團體撤贊助,或是主辦單位因此道歉——兩者我都覺得很難同意。道什麼歉呢?達文西,本來就是「一個酷兒的人生寫照」。再說耶穌,從新約來看,他其實是一個「很甜的人」,像彼得那麼三八,他也從不大驚小怪。如果說耶穌可愛、神性,這些特質常常表現在他對表面、成規、懲戒性的作為不以為然,當四周的人想要制止某些人因為太過親暱、狎近、任性而損害耶穌形象或尊嚴時,耶穌往往制止那些想制止「不合體統」的人——這就是耶穌比一般人有愛心、智慧與品行之處。


   總之,我覺得撤贊助不是很有基督教精神,道歉則欠缺藝術正直——這是一個很不好的事例。數百年前,當卡拉瓦喬把耶穌畫得胖一些,彷彿充滿生慾,就讓當時的人氣急敗壞。現在回顧,多半覺得過去的人也太誇張了。結果,現在有比卡拉瓦喬的時代好點嗎?誰來對被侮蔑成「不堪入目」的相關族群說抱歉呢?真的好奇怪。當中的裸男菲利浦 • 凱特林還不是隨隨便便的人物,我去現場聽過一次音樂城辦的節目,題目是:什麼是社會抗議歌曲?那是非常難忘的經驗,一點都不苦相老套,精神非常解放、開闊、胡鬧(正面的意思)——藝術總監Jolly除了是亞維儂的常客,他來台灣呈現«理查三世»時,我也去看了,印象非常好。他說引用的是基督教前的«萬神宴»(而非«最後的晚餐»),我覺得也完全不是硬拗(事實上這個梗很老,每隔幾年美術館就會有作品重構這個場面),本來歷史與文化就不是從基督教開始,在這之前,就存在各種不一樣的記憶與感情。——雖然道歉的是活動發言人,但我還是想說,不應該道歉。



 
 
 

Posts récents

Voir tout
星期二雜念

1.[身而為人的真小確幸]:這是非常微小的盼望,也是對所有我們愛著的人的期許——在這世上,既不要成為虐待狂,也不要成為受虐狂。能夠立即反應,就立即反應。不能立即反應時,也不要欺騙自己說沒有事發生。要養精蓄銳,要見機行事。因著這簡單與確定的小理想,我贊成任何已經覺得狀況太不對...

 
 
 
星期五雜念

1.先說鄭村棋「採訪」中配劉振亞(亞亞)。我看到影片的第一個想法是,即使把意識形態與統獨等等都放一邊,鄭村棋給我的印象是,他並沒有看過劉振亞的影片。當然,我的感受與推測也可能有誤差,也許他只看了花絮的片段,或是「只用原則而非了解實情」的態度,覺得沒必要看——這與近來不少民眾...

 
 
 

Comments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Featured Posts
Anchor 4

© 2014 by 張亦絢.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