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8678778_10156451663622159_6316820487712
  • Wix Facebook page
  • Wix Twitter page
  • Wix Google+ page
Recent Posts
Rechercher

星期二雜念

  • Photo du rédacteur: Nathalie Chang
    Nathalie Chang
  • il y a 10 minutes
  • 3 min de lecture


  1. 無論是蕭美琴的「潤餅」或賴清德的「還有音樂」毛巾,都被證實並不是對「四月3日川普宣布關稅政策」的反應,而是有點被惡意扭曲。然而,執政黨沒有對訊息發布有最優良的預備動作與「控時感」,也是真的——我不認為,如果政府還在商議,晚一點公布資訊有何不可——然而,正因為臺灣經常被假訊息入侵,總統、副總統溝通的時間準確性,比其他國家都重要許多。只要先說一句「我們正密切注意或研究」,再談其他,是較好——不過,我去看了賴清德的臉書,他並沒有在臉書上講音樂毛巾——那是預錄給音樂祭的影片——有說即使是預錄,幕僚也應該通知撤下——這我倒是覺得,如果幕僚都在忙這種「追回影片」的事,也太不務正業了。

  2. 正確來說,時序是這樣:賴清德三月預錄了「音樂毛巾影片」,川普四月三日宣布關稅消息,音樂祭四日po「賴清德舉音樂毛巾」——音樂祭時,賴清德應該在跟其他人研究關稅,音樂祭現場觀眾把預錄影片當成直播,以至於發牢騷說「怎麼用毛巾對關稅」——這種不仔細很有可能。然而,網民很酸是「趣聞」(表示網民非常關心時事也不是壞事)並不是「新聞」。而且,一般人根本會有預錄這類常識才對。媒體把它做成新聞,還下讓人錯以為「關稅後,總統拿出音樂毛巾」這類標題,差不多是惡意剪接,問題很大。面對災難,緊張與輕鬆都很重要——我是容易緊張的人,關稅這事,我都守電腦前,希望可以儘快瞭解狀況——本來看到誤傳的賴清德音樂毛巾「新聞」,我覺得有點傷心。我都那麼緊張了,官員不緊張?仔細一看,才知道是抹黑。

  3. 歐洲大概早一點,就在研究川普且許多發言都是要對美國強硬,討論如何傷到美國要害。他們一般講講,也會講到臺灣——但也知道,臺灣處境的複雜。對於臺灣因為地緣政治關係,沒法愛怎麼做就怎麼做,多半抱以同情與關切。我們對自己國家的同理心,就不要比外國人都還不足了。我很在意關稅這事,憂慮的是臺灣是否能夠安好,世界經濟會否衰退——可是,如果我去聽音樂祭,也許我也不希望有人來跟我說關稅——我總覺得均衡很重要,每個人都要有些空間是嚴肅或政治,有些空間完全不是。法國人是很愛說話與討論的——但川普這個主題,他們翻來覆去討論,有些意見還算精闢,可對於「怎麼辦?」——也不是很拿得出辦法。不少認為美國對各國的態度是「攻擊性、侵略性、仇恨性」——就會覺得團結起來對抗美國,完全合理。

  4. 我們無法用划槳的方式,把臺灣划到別的地方去——韓日或許可能與中國結盟,中國暫時也不會想將他們當作中國的一部分。如果撇開現實感,伊朗說與美國談判,「沒有意義」——純粹私人感覺,我也有點這種「厭世感」——川普認為壞人在美國之外,我覺得就是轉移焦點。將內部矛盾出口。公視幾個學者說得也很直接,我們內部要知道臺灣碰到不合理狀況了,政策就是當碰到天災,盡可能補助與照顧受災戶。至於其他因為外交禮節,不方便說的,我覺得「不說也罷」。

  5. 我看了龍應台登在紐時的文章——唉。主張不同是小事。但說臺灣年輕人多打算投降——後來知道引用的是Dcard的「民調」。說得婉轉是很不嚴謹。直接就是,您這樣近乎說謊呀。我年輕時,報社老闆建議我要處理她的作品(寫點什麼的意思)。我就處理。我寫了一個類似「腦筋急轉彎」的東西。因為龍應台曾在書中吶喊:「女性主義者,如果妳沒生過小孩,妳究竟可以告訴我什麼?」多麼慷慨激昂啊。我就寫了一個「女性主義者的對句」:「除了生小孩,什麼都可以告訴妳啊。」(其實就連生小孩也可以告訴你不少事。)。——就這樣。我不太喜歡討論龍應台,因為每次都讓我想寫「腦筋急轉彎」。最近有人說她壞之類。我則覺得她就是「很無聊」。

 
 
 

Posts récents

Voir tout
星期二雜念

1.[身而為人的真小確幸]:這是非常微小的盼望,也是對所有我們愛著的人的期許——在這世上,既不要成為虐待狂,也不要成為受虐狂。能夠立即反應,就立即反應。不能立即反應時,也不要欺騙自己說沒有事發生。要養精蓄銳,要見機行事。因著這簡單與確定的小理想,我贊成任何已經覺得狀況太不對...

 
 
 
星期五雜念

1.先說鄭村棋「採訪」中配劉振亞(亞亞)。我看到影片的第一個想法是,即使把意識形態與統獨等等都放一邊,鄭村棋給我的印象是,他並沒有看過劉振亞的影片。當然,我的感受與推測也可能有誤差,也許他只看了花絮的片段,或是「只用原則而非了解實情」的態度,覺得沒必要看——這與近來不少民眾...

 
 
 

Comments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Featured Posts
Anchor 4

© 2014 by 張亦絢.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