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雜念
- Nathalie Chang
- il y a 6 jours
- 4 min de lecture
1.我要的不多,無非是國中閱讀測驗能力的程度。今天我很火大,因為看到美麗島電子報出現陳國祥的一篇文章,引用並批評曹興誠。曹興誠那番話我是前陣子才讀過的——當時就是瀏覽過去,不算太認真——但對不起,我對某些文字的短期記憶力,是動一個逗點句點,我都很少記錯的(有編輯可作證——我會寫信說,某行句號改逗號,是錯的,請改回。)以下就提供兩篇文章對照,A是曹興誠的原話,引用毛澤東的話,批評的是共產黨與徐巧芯。B是陳國祥扭曲曹興誠的話後,寫出的文章。我從小就做國文小老師,講解閱讀測驗無數則,B就是連基本閱讀測驗能力都嚴重有問題——如果不是閱讀能力有問題,那就居心叵測。如果你看兩張圖,不能辨別出問題——那就快請你身邊語文程度好點的朋友幫你解釋。
A.曹興誠原意:「中共和國民黨摧毀台灣主權的決心,如同毛澤東對革命的定義,是極其堅決的。」

B.經過陳國祥的扭曲:「曹興誠引用毛澤東的話來禁絕言論自由。」

2.曹興誠不是真正的政治人物,他表達時不精細,或說錯誤的地方——我們可以就這些東西加以討論、修正或駁斥,但不是扭曲了去攻擊——這太奇怪了。這種很低階的材料比對,從大罷免開始,我自己看到的至少就有十來則。一一舉出,非常麻煩,因為有的是影音,有的是文字。
因此,我只能呼籲一個東西,就是「吃原形食物,讀原形資料」——可是以我從小講解閱讀測驗的經驗,我知道這種能力不是非常平均存在每個人身上。我最要好的朋友數學很好,但閱讀能力始終一塌糊塗——到現在她還會賴我問一些基本語詞的意思,文章繞一點,她就昏了。讀「原形資料」意思是,讀到「誰說~~」,盡可能去看「原來出處」,對「轉述」、「引用」都要提高警覺。
3.我以前就說過,我沒有太喜歡曹興誠,因為覺得他的想法與說法都很老派,對我來說,不是特別有意思。但我注意聽過三、四次他的公開說話,我的感受很複雜。坦白說,我覺得他是在很悲傷且覺得「別無他法」的狀況下,「努力」談「臺灣獨立」——他不是那種有「本質捷徑」談認同臺灣或臺灣獨立的人——你想想,他與趙少康還曾是朋友,只是他改變了。我說他很「努力」的意思是,他在說「我們支持臺灣獨立」時,無論論點或腔調,都像是「在使用某種外語」——對,你可以聽出他的某種「吃力」與微微的「不自信」——但這不表示不真誠與沒內容——當時我聽了,是覺得很震動——畢竟是公民團體,對於政治攻防並不熟練——民主本來就是透過練習而得的。如果把曹興誠的「統一」,改成「侵略」,毛病就會小很多。可是我始終並沒有去批評罷團發言的某些小毛病,原因有兩個,第一是,罷團所說的「統一」或「反共的共」,其實就是「侵略」的「表現形式」。此其一。如果是簽訂法律或合約,用字當然要更精確,但對「日常談話」太過嚴苛,就會成為「變相的言論自由打壓」,此其二。
4.無論是不是在災區,都有必要保持關心。有本很好的書,«氣候變遷遊戲引導書»——我一直遲疑要不要推薦,主要是因為它還是有點難度——或許是老師們比較適合閱讀。
5.啊~~有點累。但還是感覺到:「松本清張」+「拉麵」=幸福。
6.我本來想「不能總是盯著政治新聞與大罷免」看,這樣太不均衡了。於是看了一下「魏如萱」的緋聞——好複雜呀,還是回來關心政治新聞算了。
7.生氣時,就會想,還好有文學。
九歌文學國度 ·
▍ 線上活動|《柔軟的耳朵與火山上的歌》新書對談會:包冠涵 ╳ 張亦絢
《柔軟的耳朵與火山上的歌》是作者 #包冠涵 的首部長篇小說,透過謎樣小女孩阿福的「探案」行動,圍繞著火山口,指向悲傷的核心,並鋪出一場又一場心靈的探索、死亡與重生的命題。
「探案」行動途中遇見形形色色的人們,有報導這件新聞事件的記者、目睹外公跳火山口的保全、「想死錯了嗎俱樂部」的小P、台西鄉五港路連棟街屋的老奶奶、良秣飼料廠女銷售員Maggie、皮件黑傑克洗鞋人Jack……,還有布赫旅店附近會計師的一隻狗Hana他們分別訴說自己與火山口鎮或與阿福外公交會的生命故事,宛如一幅幅會流動的畫面、一段段斷裂且傾斜的時刻。
本場對談很榮幸邀請到作家 #張亦絢,與作者包冠涵一起在雲端上聊聊,除俯瞰生命中許多心靈轉彎處,也尋找書中那柔軟的容身之地。
⭔ 時間|2025/8/9(六)15:00-16:00
⭔ 地點|線上 Google Meet
⭔ 主講|包冠涵(本書作者)、張亦絢(作家)
⭔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koqGYK
⭔ 主辦單位|九歌出版社
⭔ 活動辦法|
Ⓐ 填寫表單完成即為報名成功,額滿將關閉表單。
Ⓑ 九歌出版社最晚將於 8/8(五)18:00 寄發活動 Google Meet 會議室連結給參加者。
Ⓒ 若時間無法配合者,請斟酌報名。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