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雜念
1.如果柯文哲沒抓麥克風,林勝東會去搶麥克風嗎?我想柯文哲拿麥克風的動作,對某些人來說,就像西部片裡牛仔拔槍的動作吧?林勝東確實是在「嗆」林昶佐,可是我聽著聽著就覺得「不對了」。他說林昶佐只打一通電話給他,所以不算關心,但是又說林昶佐打電話來,是問他打了疫苗沒?作為旁觀者,我的首先反射就是:咦?原來林昶佐那麼細心,爭取完攤商打疫苗,還真的去確定打疫苗一事有沒有落實?這民代不錯啊,做事有頭有尾,不知道林勝東(環南市場會長,頭銜我有點不確定)有沒有邊罵邊醒悟過來。不重要。我覺得林勝東不是傳統的政治人物,但他是個厲害角色,所謂厲害,是有某種在衝突中求生存的本能,我不覺得他完全意識到他在做的是什麼,可就有點像雙方要火拼或家中兩人要打起來,小孩或阿嬤這類第三者突然程咬金般衝出來,看似火上澆油,其實是轉移了焦點——而這第三者會選擇發飆的對象,通常是衝突雙方比較不暴力的那一個。很多人或媒體的運作都會把林昶佐默不做聲一事,看成理虧——我沒有一天到晚看林昶佐的新聞,所以我並不打算為林昶佐背書,去說他其實是好立委或是他為萬華做了很多事(這部分有些雜誌比如蕪菁提供了若干資訊,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細看),我單單只說一件事,就是不要把「不發飆且容忍發飆一事的人」自動當作「有罪」。林昶佐後來致歉並且完全沒有去反擊林勝東,我個人認為這完全是因為他某種自我要求與個性,那就是無論是非對錯,某些人的痛苦比如小孩或老人,就是無論如何要忍下來。前幾天,我才看到一篇蘋果日報報導萬華的文章,裡面的社工說,因為去關心孤獨老人,老人反而對他大罵特罵,社工說,這表示他已經把我當家人了吧。林昶佐是不是好的民代,我不多看一些報導,我也不能斷言,但我可以說,如果有誰跟攤商比較像家人,那恐怕是林昶佐。而這對他的政治生涯未必有利。很多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記敘了底層青年跑去嗆社會學家布爾迪厄,其實他們去嗆布爾迪厄是沒什麼道理的,因為他們想嗆他的是,「你研究不平等,可是我們已經痛苦到不能等待研究了」,他們應該去嗆造成不平等而不是糾正不平等的人,但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為什麼不嗆官員不嗆資本家,而是嗆學者?因為後者真的關心,所以去嗆他們,是相對「安全」且不會「不被當作人看待」——寫到這,我都不打包票林昶佐是好的政治人物與否,我只想說,不能單純因為誰被誰嗆,就做出誰是好是壞的結論。
2.從非常政治的角度,一定有人不解林昶佐為什麼那麼軟,林勝東為什麼那麼火爆,我認為把林勝東簡化成柯文哲的人或「狗」是非常不恰當的,應該是被場面嚇到了,所以只能有最「黑幫電影」的解釋。如果是我在林昶佐的位置上,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原來林勝東那麼怕柯文哲,而我基於對人性的了解,這一點我絕對不能點破,而是要去思索發生了什麼事。你是否覺得林昶佐白目或不聰明,取決於你對政治的想法。林勝東會說「大官」來,這是一種對政治比較舊的想像與對應,林昶佐的對錯不是道德上的,而是既然政治是眾人之事,無論你覺得選民的感覺是對或錯,就必須「概括承擔」(借用他本人的話)——就像一些很傳統的比如握手啦到場祝賀跑攤之類,從某個意義上來說,是沒什麼「建設性的」,可是民意代表除非能培養出完全新派的選民,要不要入境隨俗,這是民主政治麻煩但不能迴避的難題。
3.貼一個我覺得不錯的嘖嘖——我自己還沒贊助,因為最近網路買菜有點電子疲勞,不過等電子疲勞過後,我已經想好想要的禮物了!«台文通訊»我只要看到就會拿,拿了就會讀,所以說起來,它也是「陪伴我成長」的一份刊物,我對它非常有感情。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