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雜念
- Nathalie Chang
- 8 mars 2022
- 3 min de lecture
1.烏克蘭抵抗俄國入侵,今天進入第十三日。通常我對捐款這種事,態度都還蠻保留的。但還是透過挖貝捐了點錢支援烏克蘭。發現挖貝不算難用,「搭台」也上線了。希望做得比捐錢多,但現下也想不出可以做什麼,稍微研讀了一些烏克蘭或蘇聯之前的俄國歷史,原來「烏克蘭」三字還曾是「禁用語」,禁用「烏克蘭」三字的時候,只可以稱烏克蘭為「小俄羅斯」,Arte訪問的烏克蘭專家說,烏克蘭在語言與種族上一向是很混雜的,克里米亞戰爭是個關鍵,讓原本立場可能認同差異紛雜的烏克蘭人,反俄的共識變得凝聚,而這與使用語別或種族別的關係反而是小的。
2.國際婦女節快樂!但今天網站不太穩不太好用,所以推書從簡並延後了,但特推這個星期天在台北光點看到羅卓瑤的«花果飄零»,這是電影學上真正的四周半且落地順利!我看完之後一直偷哭,因為太激動了!去看電影之前,看到有猶豫的影評,特別就中國符碼、非大眾電影語言與所謂「鏡頭晃動」等元素做出批評,所以我看的時候都特別留意了——從第三點開始提不同意見,比DOGMA的許多作品都不晃太多,不知道DOGMA,網路上就有得查,這是不行的,這就像說「印象派畫家不會用透視法」,我親身試過,比坐在公車上望外看都不晃。非大眾語言的質疑,需要用長一點的篇幅解釋,這裡我只說,只要有看鬼片的水平,就沒有跟不上劇情的難度,但為什麼編劇用了一個世上幽靈來相見的豐富手段(據說是受德國小說影響),這是最了不起的地方,因為它因此做了最不可思議的控訴,完全把電影的許多成規與「原罪」(這部分必須從整個電影史談起,所以現下從略)通通顛覆掉了。好,如果是要娛樂,有別的電影可以看,但若是想要真正「看電影」又自認與藝術創造有關係的人,好,也許有一兩點有人會看不懂,但你碰到我,我馬上可以解釋給你聽,這個只需要對藝術電影有像對類型語言有一樣的開放度,也就是為何武俠片人飛來飛去,只需要這樣的開放性,就絕沒有跟電影的困難,但「價值」在哪裡,我有時間再說,但大家要先看,因為要有概念,電影已經「進步」到它的四周半了!!!中國符碼的部分也完全不像我在影評中看的有問題,電影畢竟在處理歷史,每個時期所說的「中國」意義是完全不同的,電影在使用上,基本上是在這個層次的考慮,並沒有溢出這種最低限度的「駁失憶」——«時代革命»當然一定要去看,但若以反抗與批判來說,羅卓瑤下手毫不手軟,這不是«愛在他鄉的季節»或«浮生»——最後一段那種嚴厲,這不是一個懂得政治的人的嚴厲,也是懂得電影的人的嚴厲——對這麼「政治」的電影說,它還是羅卓瑤最美的一部,好像很違和,可是我真心這麼覺得,過去我看羅,從來不覺得她是在構圖或美感上多了不起,看得是一個人文性的獨特自我與言之有物,但這部片,也許也要向方令正致個意,在影像上,它是濃郁的。像「女神」的時候,說雲拍得怎麼樣,那時我都覺得「還好而已」,佩服的是「言之有物」的「物」,但在這部,那些影像也是卓絕的——但那個參考值不是古典的,儘管展覽裡說了她研究古典園林什麼,但那是一個現代人的挪用——並不是抄抄寫寫。
3.這個星期日,我總算撈到了一天的陽光,台北光點看羅卓瑤,六堆伙房吃客家午餐,然後在春秋書店喝咖啡、買書與看書。春秋非常賞心悅目,看到一本黃淑嫻編,一打開就落在澳門一二三事件,當然立刻就決定買了。六堆伙房上次經過時是疫情嚴峻時刻,我看那樣子都覺得它是不是要倒了,星期天發現開著,多點了一道金沙翠苦瓜(大推),與小罐客家辣醬——想吃吃看合不合口味再說,太辣或太不辣都不行,星期一晚上煮麵時吃點,很不錯,下次可以買大罐的。翠苦瓜是俄國打烏克蘭,搞得我免疫與內分泌都變很糟,一盤苦瓜吃下去後,今天覺得糟糟的身體狀況都改善了。春秋很可愛,推鹹起士蛋糕,確實好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