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雜念
1.到勞動部網站查了一下,掉吊臂的宇球公司的紀錄,違反勞基法的部分先不看,只看與安全有關的部分。網頁上有三頁,拍一張下來,希望有人研究與注意。我僅僅「望文生義」,就蠻吃驚。興富發在重大職災上的紀錄有六筆,但這部分我比較不懂怎麼查,所以只提一下,並不是只說宇球不說興富發的意思。
2.對於罹難的林淑雅老師,感覺頗為傷痛。本來媒體寫她在靜宜教書,不清楚是什麼樣的人,後來的報導出來,才知道她的經歷——真的是蠻厲害的人。當然也不是因為她很厲害,才覺得傷痛。我應該算是捷運重度使用者,有很多捷運故事可說。對於捷運客,坦白說,也有種「惺惺相惜」之情。如果是彗星撞地球,那就算了,沒法計較與抱怨,但並不是。很快看了中捷的記者會、台中市議會的質詢,還有台北市市議會苗博雅的質詢。台中市政府去市議會,是新聞局長與副市長——質詢感覺比較飄忽,阿苗這次不錯,她算是比較精確。台北捷運的回答有點道三不著四,說「(保全或其他人)可以用身體擋車門」——這真的是頭痛醫頭——這是因為這次中捷是在站上就發現有異常,如果下次是車子已經離站,才發現或發生事故,卡門這招就完全無效了,不是嗎?中捷記者會上,聽得出記者非常驚訝,所謂的自動駕駛,偵測異物的設備在車頭底下,基本上「沒有撞到就不會停下」——中捷的工作人員態度有點強硬(不見得是不好的意思),強調「所有這一類的系統設計都是一樣的」——其實這裡有一些延伸的倫理問題會出現,人在與自動化設施「合作」時,如何設想所謂責任分配呢?設計就是這樣,能改變已不多......。大家現在說有多少秒可以反應,那是要把人的勞動內容與強度,放在與自動化機器的「力量」的同一平面來看,這恐怕不是太人道的事。事實上,機器與人是很難比較的,對人輕而易舉的事,對機器可能完全不可能——事實上,我以為很多的「自動」,有一天還是可能必須解編,變得「沒有那麼自動」,以便使每個環節都可以有人的介入與判斷——大家都不談的是人力,背後大概還是資本與利潤的問題——有些問題遲早會浮現,比如說,只配備「自動」教學或「自動」照顧系統,但取消真人在場,是合乎人權的嗎?沒有錯,有些非常重複或單調的事務,自動化並沒什麼不好,但自動化變成「去人化」,我認為是更麻煩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