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8678778_10156451663622159_6316820487712
  • Wix Facebook page
  • Wix Twitter page
  • Wix Google+ page
Recent Posts

星期五雜念

1.最近我寫到「快樂」兩個字,都會感到惶惑。因為這個詞被基隆市長謝國樑用過後,實在有點「走味」。他說因為他自己「是快樂的成年人,所以……」。逐字稿是這樣「我告訴各位,我是一個很快樂的成年人,家裡經濟穩定,我不需要去做一些對社會不利,但對自己有利的事。你認為林右昌需不需要?我跟你講他絕對有需要。」這跟某些學校老師或學生,遇到班級有任何掉錢或失竊,就馬上懷疑家庭經濟有困難的學生,跟這種歧視與刻板印象,有什麼差別?我原本看到問說,謝是不是喝酒或拉K,我還覺得是幫他緩頰,意思是,「這是失言,他本人沒那麼糟」。根本沒想到他有可能吸毒。現在好了,他說自己沒吸毒,搞得——不想覺得好笑,都不行了。


   甚至警察「攻堅」一事,本也以為,可能警察覺得藏有什麼不法,我們不知道,先等報導看看。結果,竟然只是因為民事糾紛。而且警察不穿制服這件事,也太不對吧?我自己蠻喜歡Net——因為它的衣服質地舒服又耐——但對商業糾紛,不敢輕易下結論。只是——現在基隆市長這樣用「快樂」兩字,未免也太不妥。想來想去,我還是做一個「憂愁的成年人」算了。


2.補記國際書展 : 這次挺有意思,是聽到謝世忠講話。嗯,他應該就是比較不快樂(?)的那種成年人(笑)?——那場有趣,因為兩種氣氛交錯,一種是同樂會的,似乎許多人是交好的朋友,彼此有「通家之好」。另外,有少數較嚴肅,問的問題不能說不尖銳。兩種氣氛都沒不好,可是交錯在一起(其實交錯不在一起),就古怪、特別。我本來不確定要不要聽,後來一翻書,就翻到覺得與我外婆(她是河洛嫁到客家)有關的內容,想,嗯,為了外婆聽一下好了。聽到大人與小孩打招呼的第一句話就是客語的「會說客語嗎?」小孩答「會」——我蠻高興,我原本沒估計我聽得懂。可活動進行過程,我還是「蠻氣客家人」(我一向是以客家人的身份氣客家人)。


   無奈。以前聽河洛人說,「不喜歡客家人,因為賣東西給非客家人時,都賣比較貴」——我還想,不會吧?應該是特例或偏見。結果現場把這一點,仍當成「客家特徵」。我真是全身三條線,再笑啊……(都不知這會讓人討厭嗎~~)。這樣做還讓人知道,是有多不會做人做生意啊。


   謝世忠講幾點非常有啟發性。如果我的理解沒有錯誤,所謂「族群關係」,應該是族群交互了解,而不是加深「各自為政」的心態。«緣於山海之間»,我很快看了幾篇,蠻不錯,尤其是把原住民族與土地關係的歷史問題,寫得蠻清楚。謝世忠的«認同的污名»,是影響我年少時代最深的一本書。他有些細緻的分辨,雖然很小,但對思考的層次,非常有幫助。——也許我對人類學的興趣,是這樣來的吧。不過——我對喜歡與不喜歡的人類學作品,態度往往很激烈。不喜歡的,我還曾很憤怒地在心裡說,不是很混、不用心、寫不好、沒反省,就叫做「人類學」——我真的覺得存在這種狀況——沒有足夠的自我要求,就稱「人類學研究」。然而,好的作品還是多。


   現場聽到很多不錯的故事與心得,但也有讓我蠻怒的東西,就是說到客家人不對或有問題的部分,就用某些「婉轉語」——或許這就是「我族性」會造成的弊病。我也不是說,人應該多兇,可是「值得商榷的問題」,不說是「問題」,用XX說,這種軟化與護短,對精神與心智的影響實在很不好——不過,回來以後,我再想想,覺得並不是客家人就都有「此等毛病」,書裡的訪談,還有臺東客家人說「客家……大部分以家長制的形式呈現…….簡直形同共犯結構」。讓我讀了大笑,對嘛,這才硬頸。其實裡面談的許多點,小說«山鏡»都處理了。文學真的有力量,我欣慰地想著。


3.他的成功是她要看到的——好像是<陪他一段>裡面的話。手邊沒書,也許沒全引用對。我今天想到這句話,在一個不完全相似的脈絡裡。甜美的心情。

Comments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Featured Posts
Anchor 4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