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雜念
- Nathalie Chang
- 2 août 2024
- 4 min de lecture
Dernière mise à jour : 4 août 2024
1.我原本想過今年夏天去巴黎替小林同學加油。但九月有個比較複雜的安排,變成七、八月都得留在台灣打點。今天一直到傍晚,所謂的俗務才告一段落。確定了先前不確定的事。放下心中石頭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快去查看林昀儒比賽的狀況。找到空檔就在心裡祝禱:小林加油!小林加油!
2.小林沒有贏過法國的選手勒布朗(俗稱眼鏡弟),我看了一些比賽片段,有些心得:小林的技巧其實比勒布朗全面,為何會輸,很值研究。有一段我看得直呼驚險,就是勒布朗突然轉換打法,手勁變得極輕,如果我沒記錯,小林因此連失兩分,但他很快冷靜迅速地掌握狀況,反制對方的新球路。這顯示了小林不但專注力過人,還有類似超級電腦般的精密運算與判斷力。實在非常厲害。
比較兩人,勒布朗隨性得多,他會在一些看起來不該丟分時失誤(小林事後的談話,我認為小林高估勒布朗很多,造成小林情緒上的抑制),但他不太受影響,我定義他的戰略是「捉大放小」,是一種讓自己比較沒壓力的打法,比較揮灑。很可能是因為他年輕,沒有「必勝」的打算:贏很好,輸無妨。小林的優點有時也會變成缺點,那特質就是「求好心切」,所以他有一種步步為營的氣氛,彷彿時時惦記做到最好——在體育賽事裡,這種情緒據說比較不利,標準太高會讓直覺出不來,削弱了自由度與爆發力。
後來小林說「悶」,說得不見得只是輸球,而是心理困境。我是不知道小林教練在否——這類的問題,什麼歌劇歌唱家也會碰到,就需要教練幫忙調整,讓他更放鬆。我相信奧運應該會有不錯的地陪才是——只是就飲食而言,真要當地美食完全有台灣的程度,多半還是有點難——主場優勢恐怕還是有差,比如天候——雖然比賽都在室內,但歐洲的夏天很奇怪,涼爽時很好,但熱起來,與台灣並不一樣——會挺難受。對我來說,小林都是最棒的,勒布朗……,那傢伙只是比較走運啦!小林加油!
我的建議是:不要想「突圍」對方,那樣就會太被對方牽制。應該想,怎麼打最開心,拿出最初的爽快感,心裡可有兩三套自己喜歡的劇本備用(勒布朗就有用此策略),但不要臨場耗腦,那樣太吃精力了。小林在智取與基本功上都綽綽有餘,自我要求不該再放在用心、用腦:小林不要贏,不要用腦筋,要相信你已經是太過聰明了。該把活潑、貪玩、愛怎樣就怎樣的那個自己放出來——無論如何,小林同學都是最棒的。唯一會讓我想要放下一切,只想去為他加油的桌球小天神。(剛剛看最新報導,小林果然做出正確判斷:「會輸是因為我打得太保守。」(他真是頂頂聰明棒透了的運動員!)
3.戴資穎很可愛,可以令對手如此愛戴的運動員並不多,她這才是運動家的最高境界。
4.力挺林郁婷。但不那麼苛責羅琳——我的想法是,一般看到(過去)「沒通過檢測」,都會認為若非使用禁藥,就是有貓膩——不太可能深入到了解那年做檢測的單位(IBA國際拳擊協會),可能本身有毛病,甚至毛病大。因此,就會單純把林郁婷當作「有惡劣紀錄者」,羅琳引的«衛報»,就有重述林的過去——這也不能說«衛報»錯,最大的問題是「IBA檢測未過銅牌取消事件」——加上有錯誤暗示林郁婷被測出XY染色體的說法流出(其實並沒有測染色體,是錯誤訊息),IBA的檢測也缺乏內容與細節——加上有些過時的生物學教育——錯誤拼湊,就有可能誤判林是求勝不擇手段的人。我自己最早看到有拳擊界的人質疑林,也覺得「什麼?有拳擊界的人也質疑林?」,「難道真的有問題嗎?」——不過,看了資料,覺得或許更可以與某些雖清白卻被當成通緝犯的事項,互相比較。這就像某人曾被標籤「作弊」,導致批評,但所謂「作弊事件」本身可能存在冤屈——理論上應該去打官司以證清白(告IBA誹謗),但實際上可能有困難——這得請教專家。
——羅琳本身在相關議題上的紀錄也不好,我覺得她掌握層次的方式很有問題。但她主張忽略性別生理差異可能造成傷害,這個顧慮在體育賽事上,並非毫無意義,只是發言未免太情緒化了——畢竟,會去規定運動員的體重分級,表示「本來就存在為保安全與公平的生物、生理分類與把關」——「跨性別」並不是真正問題,要延用、確保的應該是競賽「同質量同組別與公開透明」原則——但如何確立原則,有它複雜的面向——比如體重不可太過懸殊可稱為標準,其他新的標準有無必要或合理性,則需要研究、辯論,標準太複雜,恐怕也不行——荷爾蒙的主題,現在有那麼多「環境因子」,如果塑化劑都會有影響,也許哪天就發現什麼空氣什麼水影響了荷爾蒙,這也未可知。林郁婷已通過奧會標準,現在所謂的爭議,應該都是錯置。給她全力支持,我覺得確有必要。
Posts récents
Voir tout1.[身而為人的真小確幸]:這是非常微小的盼望,也是對所有我們愛著的人的期許——在這世上,既不要成為虐待狂,也不要成為受虐狂。能夠立即反應,就立即反應。不能立即反應時,也不要欺騙自己說沒有事發生。要養精蓄銳,要見機行事。因著這簡單與確定的小理想,我贊成任何已經覺得狀況太不對...
1.先說鄭村棋「採訪」中配劉振亞(亞亞)。我看到影片的第一個想法是,即使把意識形態與統獨等等都放一邊,鄭村棋給我的印象是,他並沒有看過劉振亞的影片。當然,我的感受與推測也可能有誤差,也許他只看了花絮的片段,或是「只用原則而非了解實情」的態度,覺得沒必要看——這與近來不少民眾...
1.我本來完全沒有想關心新黨游智彬鬧場立院的新聞,因為不知道游智彬是誰,覺得大概是「無聊新聞一則」。但在戴耳機洗碗中間,不知是哪家電視台把他在立院所言,原音重現。我感到非常震驚。因為那絕非普通政治或爭議的話語。 猥褻程度遠超一般想像的殘虐下流。猥褻是什麼?猥褻行為是...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