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雜念
- Nathalie Chang
- 16 août 2024
- 2 min de lecture
1.為了某個小計畫,塗鴉。連畫畫都算不上,大約是繪製圖說的意思。但還是買了素描紙,意外發現非常好畫的B6鉛筆與不到三十元的好用削筆器。旋一下就削出漂亮的筆尖——真不懂為何小時候要像什麼上古時代奴隸大張旗鼓地用刨筆機,還製造出嘩啦嘩啦好大的噪音。

我原本不買刨筆機,是因為想,這一生大概不會有下次還要用到鉛筆畫畫了吧?買個刨筆機來佔空間,說不過去。因為在第一家咖啡廳第一天就畫了四張,很順利,我有點迷信風水地,又去第二次。
今天全畫好,想利用咖啡廳的空間拍照,一疊畫放到無人的桌上(我自己的桌子因為畫畫已被弄到非常亂),先去喝杯水,打算回來再一口氣拍完。回來發現,咖啡廳老闆放暑假的小孩,站在畫前偷(?)看,我也不好意思驚動他。等我回到畫前時,發現我放在最上面的一張,剛好最情色——不過,我畫得很抽象,希望他沒看懂才好——我想應該看不懂才對。
畫畫導致全身痠痛——不是只用眼和手嗎?可能是因為想像時,全身肌肉都繃緊了。這間咖啡廳的咖啡豆是什麼比賽的冠軍,可我畫畫太專心,什麼都沒品到。有點可惜。雖然不是「作品」,但畫完還是有某種成就感,對自己說:不錯不錯,有喬托之味。
2.忘了帶原本要帶的書,吃飯時只好拿«編舞筆記»來看。這是一本極好的書——但它那麼卓越的理由,其實是因為他能想到很多並非「編舞中心」的事務。我最喜歡的是96頁的:1111111/222/3/44444。
3.這個很絕,我一定要一本!!!納尼亞對我來說,就是蠻經典的。儘管Lewis的厭女到後來,變成對蘇珊很壞,獨尊露西——對兒童心理未必很好,但第一集還是不錯。Lewis太厭女,是他的男性文學同行的評語——我小時候只是覺得「怪怪的」——後來看到評論才明白,喔,其實是厭女。)

4.還是列了這個書單,在暑假結束之前。暑假建議書單12本(16-18歲):你/妳可以在每種類型中挑一本,那麼這個暑假至少多讀了四本書,再不然,就算多讀一本也是好的。
(帶有「寫給青春」意味的台灣出版品)
1.«日行列車»
2.«進烤箱的好日子»
3.«可愛的仇人»
(更了解世界文學)
4.«溫柔之歌» /«在地球的最後幾個夜晚»/«少年來了»/«哥本哈根三部曲»
5.«誰教她是笨女人»(有些人可能看到書名會反感,但這有特殊起源,請勿以名廢書)
6.«戳穿黑色的寂靜蹤跡:烏克蘭戰爭、文藝歷史與當下»
(心存遠方到處看)
7.«手繪圖解美洲史»
8.«沒口之河»(雖在台灣,可是因為敘述的方式很不一樣,令我覺得可以同列「有遠方感類型」)
9.«一個女人,在北極»/«津輕»/«漫步巴勒斯坦»
(為了不要長成煩人的大人)
10.«傲慢的堡壘»
11.«反資本主義編年紀事»(或任何一本哈維)
12.«戰爭裡的孩子們都怎麼了?»/«納粹的孩子»/«天真的目擊者»
Posts récents
Voir tout1.[身而為人的真小確幸]:這是非常微小的盼望,也是對所有我們愛著的人的期許——在這世上,既不要成為虐待狂,也不要成為受虐狂。能夠立即反應,就立即反應。不能立即反應時,也不要欺騙自己說沒有事發生。要養精蓄銳,要見機行事。因著這簡單與確定的小理想,我贊成任何已經覺得狀況太不對...
1.先說鄭村棋「採訪」中配劉振亞(亞亞)。我看到影片的第一個想法是,即使把意識形態與統獨等等都放一邊,鄭村棋給我的印象是,他並沒有看過劉振亞的影片。當然,我的感受與推測也可能有誤差,也許他只看了花絮的片段,或是「只用原則而非了解實情」的態度,覺得沒必要看——這與近來不少民眾...
1.我本來完全沒有想關心新黨游智彬鬧場立院的新聞,因為不知道游智彬是誰,覺得大概是「無聊新聞一則」。但在戴耳機洗碗中間,不知是哪家電視台把他在立院所言,原音重現。我感到非常震驚。因為那絕非普通政治或爭議的話語。 猥褻程度遠超一般想像的殘虐下流。猥褻是什麼?猥褻行為是...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