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8678778_10156451663622159_6316820487712
  • Wix Facebook page
  • Wix Twitter page
  • Wix Google+ page
Recent Posts

星期五雜念

1.把90歲的李喬都激出來了。真不簡單。其實前陣子吳錦發也有出來。我都是邊看邊哭——雖然我完全不知道什麼客家人護國比例很高這類資訊(吳錦發給了一個比例)。這兩人都是除了文學以外,做了很多特別的事。吳錦發是在很早年,會協助一些原住民族作家翻譯或發表——很細節的部分記不清楚了,但因為這些瑣事,我一直對他印象很深。


2.沒有錯,罷免在野黨民意代表,從思考慣性與政治學理論來說,會覺得不無突兀。因為一般覺得在野負責監督、制衡,並且已經是相對非強勢(不然怎麼在野)。然而,理論歸理論,去年到今年,從立法院擴權法案開始,國眾兩黨破壞體制與反民主的作為,已經暴露民主制度被掏空的可怕危機。過去我們多認為可以相信制度——只要制度還在,不同黨派可以合理競爭。但如果看看歷史就知道,人如果刻意要扭曲制度,謀取私利,「知法玩法」、「了解制度搞殘制度」——並不是做不到的事。這就是截至目前為止,立法院發生的事。某種「畸變」。這就好比存在「消防隊員」與「汽車修理員」——我們從名稱上會覺得,他們一定可以確保房屋不被火燒,汽車不會拋錨——可是有這兩方面專長的人,如果要燒房子或對車子動手腳,成功率也會比一般人高太多了。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民主理論認為,只有選舉民主並不能保衛民主,必須進入「監督民主」——這個翻譯成「監督」我以為容易與「監控」產生混淆,而且「已經選出民意代表又要監督他們」,感覺上似乎「選舉變成很廢的一件事」。為了使概念更清晰,我傾向稱呼它為「品管民主」——這是民主史中第三階段才發展出的檢討、概念與方法。但臺灣因為過去慘痛的歷史,其實比其他國家更早具備「品管民主」的體質與經驗——因為我們先是突破過去的假民主,才爭取到直選總統,所以臺灣在「品管民主」上有很獨特的發展與經驗,我們要珍惜並保護它。除了為了我們臺灣本身,能夠對出現問題的民主制度,糾錯修正——這就如同擁有最有人性的教育制度或最便利的交通設施一般,是對人類社群的貢獻。


    當我在看美、法、德各國歷史,這些社群有最強的科技、最了不起的藝術成就、最能打動世人的音樂與哲學傳統——但在政治制度與民主發展上,如此漏洞百出,破破爛爛,逞兇為惡——讓他們的後人,比如德國好了,我們雖然沒有看不起他們,但某些德國人(新一代人)那種還是自覺見不得人的愧疚感,是多麼沈痛(現在以色列也變得同樣的短視近利)——這類事說不完——我就會想,何止單學「船堅砲利,典章制度」都不夠——只有研究發明並永續我們的民主文化,才不會成為人類史的負面教材——總之,我們先把臺灣顧好,是很重要的。


3.川普與普丁都不稀奇(習近平也差不多)——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是真正「偉大」過的。「偉大國家」從來就是神話,是偽歷史的把戲。他們的作風,很多都是回到殖民時代的蠻橫暴衝而已。如果可以「成為什麼」——我寧願我們成為「最友善、溫柔、良善堅毅、對人類有所貢獻的國家」就好。偉大?是要幹嘛啦?沒興趣。

Comments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Featured Posts
Anchor 4

© 2014 by 張亦絢.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