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雜念
- Nathalie Chang
- il y a 5 jours
- 4 min de lecture
在四月二號之前,法國廣播裡有一種說法,就是唯有把川普視為「自願」或「非自願」的俄羅斯手下,才能解釋川普的政策。發言者認為,川普之所以難以理解,在於他並沒有維護美國利益,而是在各個方面「殺美國」、「廢美國」——這個說法到底有多少可信度?我並非毫無保留——傳統美國政治有一個分歧,就是認為是俄國(拜登)還是中國(川普)是美國的最大敵人。臺灣因為飽受中國威脅,會傾向希望美國將中國視為最大敵人。但俄國支持各國的極右派掌權,或說俄國勢力的擴大到美國內部,究竟對包括臺灣在內的其他國家,會有什麼影響,恐怕也難放任不管。有認為俄國是中國手下,美國又是俄國手下,這樣美國豈不變成老三了。我支持若干臺灣的研究者,就是「並不疑美,但對川普警醒觀察」。四月二號川普秀出的手板,國際多認為是極大笑話。批評川普的多說他所言乃是「龐大無比的胡說八道」。在下看到說臺灣對美國課徵有64趴的關稅,都快昏倒——臺灣強大成這樣了~~。最近有本法國書的書名叫做«我慘故我在»,論述川普擁抱「受害者發言權」,比川普批評的「覺醒潮流」,嚴重千萬倍。「覺醒潮流」並不完全可以被視為只是「受害者發言權」——但綜合來說,川普的做法就是,「只有美國白人男性」才有叫痛的權利,其他人的生存之道都是「欺負美國」——光是覺得荒謬可能不夠——聽說有些人會以這次美國的關稅政策,責難目前臺灣的執政黨,說政府怎麼沒有事前得到訊息等等,我覺得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看起來各國在公布之前,都不太相信川普會「誇張到這個地步」。
2.
至於對大罷免的影響,我反而認為這應該喚起大家加入大罷免——因為立法院被國眾兩黨弄得殭屍化,這會使整個國家的應變力都消失。有種說法是「只要罷傅崐萁」就好,放過其他——可是,如果傅崐萁罷不掉呢?至少也要能降低傅崐萁的勢力。所以大罷免是非常無奈,但理智來說,不能不做的事。至於林濁水放出來「扁長呂」不支持大罷免的說法,陳水扁我完全不知道(沒跟到新聞)。呂秀蓮一向有她特立獨行的一面,而且她本來就是老派到不行的「選舉流」。她進入體制後,就甚少能為體制外行動著想或換位思考。謝長廷則是剛好在打書,所以說起什麼善的惡的循環,根本上不能說他反對大罷免,而是他一直以來都是民進黨內不願激化社會對立的代表(所以若不是被誤會就是被犧牲——過去扁長一爭,陳水扁就會採取較激烈的行為,謝長廷就會被邊緣化,這是非常歷史性的。)——可能包括林濁水在內吧,他們在意的都是「政治專業」(有時到了不能變通的地步)——但對環境已經不容許政治可以專業一事,多少就有點「頭腦轉不過來」。簡單說,正因他們太了解過去的國民黨,就難以了解現在的「國民黨」——國民黨與民眾黨相加,其實已是一個過去政治常識無法分析的「畸怪體」。老派的政治人物沒有論述資源,我覺得可以「體諒」,但不需要因此對大罷免猶豫。
3.「從沒想過我也會如此關心關稅問題。」——稅收的問題,有本很有趣的書叫«光天化日搶錢»。這
次川普的做法,很多人都開始談川普崇拜的第二十五任美國總統——這位仁兄還參加過八國聯
軍,並在任內併吞了夏威夷——老天!這真的有點久以前——這位麥金利(Mackinley)總統是
美國史上保護主義與對關稅情有獨鍾的人物——儘管據說他臨終前,認為關稅非常「不毛」(沒
有生產力的做法)——短期來說,美國會多收到一些關稅——當其他國家不堪負荷時,進
口會下降。川普說法裡,想要「再工業化美國」——目前看到大部分的經濟學者,都不認為可
行。不過,川普也並不是一人瘋狂,批評川普的經濟學家,多已讀過川普經濟團隊的報告書——
但他們為何讀完報告書後,仍認為「美國將是川普政策最大受害者」,這一點我還沒聽到清楚的
分析。麥金利(1897-1901)——儘管有不少評論者談到美國的1920-30年代,但有人更有把握
認為麥金利時代更具參考價值。我打開«世界經濟10000年»這本書,在接近尾聲的448頁,作者這
樣寫到川普:「[……]川普似乎誤以為關稅是由外國公司繳納,但其實繳納關稅的是進口商品的
公司。[……]因此川普徵收關稅反而降低美國公司的競爭力。」在更前頭則寫道:「川普似乎認
為,貿易逆差不但是美國的損失,亦是對方作弊造假的信號。[……]美國人儲蓄太少,進口消
費太多,這兩個都與外國因素無關。」
4. 兒童節快樂!——但因為四月二日川普的這個不對等關稅宣布,有些混亂,感言延後啦。今年我買了«頑皮的小狼»和«瑪麗愛穿什麼就穿什麼»。很推薦給大家呢。
5.很喜歡這個封面,這一期,我和潘家欣各寫了一篇~~。在大罷免現場,有人在讀家欣的«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喔。也有人對我說,「妳的小說!妳的小說!~~」——我因為很不好意思,都希望不要被注意到才好——但大罷免的朋友們,愛藝術也愛小說,這實在挺好的,不是嗎?(笑)

Posts récents
Voir tout無論是蕭美琴的「潤餅」或賴清德的「還有音樂」毛巾,都被證實並不是對「四月2日川普宣布關稅政策」的反應,而是有點被惡意扭曲。然而,執政黨沒有對訊息發布有最優良的預備動作與「控時感」,也是真的——我不認為,如果政府還在商議,晚一點公布資訊有何不可——然而,正因為臺灣經常被假訊息...
1.[身而為人的真小確幸]:這是非常微小的盼望,也是對所有我們愛著的人的期許——在這世上,既不要成為虐待狂,也不要成為受虐狂。能夠立即反應,就立即反應。不能立即反應時,也不要欺騙自己說沒有事發生。要養精蓄銳,要見機行事。因著這簡單與確定的小理想,我贊成任何已經覺得狀況太不對...
1.先說鄭村棋「採訪」中配劉振亞(亞亞)。我看到影片的第一個想法是,即使把意識形態與統獨等等都放一邊,鄭村棋給我的印象是,他並沒有看過劉振亞的影片。當然,我的感受與推測也可能有誤差,也許他只看了花絮的片段,或是「只用原則而非了解實情」的態度,覺得沒必要看——這與近來不少民眾...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