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雜念
- Nathalie Chang
- il y a 1 heure
- 3 min de lecture
1.我的天。央廣吳姓資訊工程師案牽出來的事件,太嚇人了。雖然理論上知道,這類事免不了——但是有人從內部攻擊,這還是太令人感覺哀傷。
2.來談談「痛苦指數標價與標錯」的主題。今天去辦續約之類的事,發現我原先給它標了壓力指數8(以10分計)太不合理了。辦事員理性而親切,既沒壓迫我買東西,也沒找我麻煩,我還順道解決了一些困難——回溯來說,壓力指數不到2才對。我說標價,並不是我真的有「標」,而是從感到緊張的程度,倒過來去計算。
壓力指數很主觀。寫一般稿來說,我的指數只有3,但「去辦瑣事」壓力卻可能是5。
電腦有毛病,以前指數是9,近年降到4-2。壓力標價會隨自己的成長與標價力改變。有種說法是:「別為小事抓狂——所有的事都是小事」。——不知大家有沒有觀察自己的標價(正誤)力?一個人的標(壓力)價力除了生命歷程,也受正式與非正式文化的影響。我有次去考試時,看到有個不知哪國的人,對感冒毫不在意:咦?原來有人根本不覺得感冒怎樣。被上司侮辱,九個人都瀕臨崩潰,只有一女生毫髮無傷,我去請教秘訣,她說:嗯嗯,我媽媽——更誇張,所以我感覺不怎樣。任何我們覺得「不如去死」的事,都會有人覺得「不怎樣」。「錯標壓力」對人影響很大,教育裡很少教這部分,我是靠自學。
3.會想談這個主題,是因為最近兩個社會事項。大學生因為缺不到兩萬元的行政相關費用自殺,以及長榮空服員因病過世。這兩個事件都有外部結構應該改進的部分,比如大專院校行政體系的經濟多元敏感度(不是所有的人的經濟狀況都是一樣平順),工會力量與勞動文化——「全勤獎金」有意義嗎?背後的假設與意識型態應該檢討。但從結構來說,一時談不完——我今天只講個人——不是以為結構不重要。
因為資訊不全,不確定座艙長是否有失職。但讀新聞時,感到十分困惑,像叫救護車這樣的事,為何還需要他人同意?自己的身體只有自己最清楚——除非惡意濫用,叫救護車是免費的,如果太虛弱,挑個機伶點的同事幫忙也可。如果機組人員連叫救護車都不會,搭長榮的風險到底是多大。
4.最好身邊都是通情達理的人——但這種運氣不多。«愛的不久時»裡寫過母親都有懶得照顧癌症女兒的時候,護理師與兒童病患本人著急不已(可能有什麼東西在母親身上)。——鋼琴家魯賓斯坦的妻子生病住院第一事,就是先把魯賓斯坦趕走,因為魯賓斯坦雖然沒病,但一定會搞到所有的人都得去照顧他——魯賓斯坦這類人我看得不少。妻子非常明智——魯賓斯坦很討人厭。不過,魯賓斯坦從小就沒受到太好照顧,為了學音樂,很小就把他送到別人家住,他自己吹噓和女主人發生關係——其實那等於最早的男童倖存者。觀察身邊的人,不少有「妒病」的問題,生病時一定要遠離這類人,否則麻煩無窮。
5.忘記是誰說的,錢可以解決的事,都不是大事。對缺錢的人來說,這話會像風涼話。但這世上,錢也沒法解決的事,確實多如牛毛。缺錢是長期的壓力,那則新聞讓我看了很難過。
以前我在臺灣讀大學時,班上也有個同學老在加油站打工,班上同學都覺得他像笑話(當時我覺得很奇怪,不了解這風氣何來),校園並沒有助人的氣氛——完全不知人間疾苦的教職員工一定有,但其實我也聽說過,有教授為了學費去屠宰場打很辛苦的工過——「一萬八」在當下的壓力標價應該是到9或超過10,不然不會採取輕生的作法。這事如果擺爛到底,不過是會丟失學籍。即使是丟失學籍,認真想,也不是大不了的事。如果不想丟失,也有各種做法。我的經驗告訴我,人最危險的事是:把挫折當成不幸的象徵——如果將它凝固成象徵,它就動不了(我自己也還是會把某些事當成象徵,這是要改的)。我猜原本為了五萬多的學費,他就苦惱了,所以才會想休學。其實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要完全靠自己解決經濟困難,並不實際。任何人在沒有安全感的狀況,都會下錯決定。但資源匱乏會使人長期缺乏安全感,社會上比較有安全感的人,有責任讓沒安全感的人獲得更大的安全感——本來想談談«窮人的經濟學»這本很不錯的書,也許下次再來談。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