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雜念
1.立陶宛雖然是個小國,但就出了前衛電影之父梅卡斯。今年趁疫情稍緩,看了他的作品,讓我非常高興。
2.國民黨還有人在為羅智強的乞丐說護航,真不可思議。台灣確實遇到困難,也確實受到援助,如果因此就以譏笑的態度對待有困難與受援助,我不知道這個政黨,能夠怎麼面對困難,是假裝困難不存在?或是為了虛假的面子,不接受任何幫助?從政黨競爭的角度,國民黨要力批民進黨一事,是可以接受的,但還是要有起碼的人性與原則吧?
3.符合政府紓困條件的民眾,請盡可能去申請。如果暫不符合,也要了解,疫情不是你的錯,向可以反映或諮詢的人,盡可能地尋求幫助,絕不要有害怕被當作乞丐的心理。雖然完全不認為在疫苗一事上,我們是乞丐,但還是要說,「笑貧」是很低級的錯誤與心態,非常不可取。
4.我看到幾篇學者討論優先施打對象類型的文章,認為目前疫苗施打政策「並非是以生命的脆弱性較高者做為優先的保護對象,而是以與政府的關係親近性為導向。」以及「以此標準來解釋大學教職員工為何不包含在內,似乎行得通。大學教師雖然也是教師,但並不像中小學及幼教教師一樣擁有國家檢定考試的「證照」,並非「軍公教體制內」的正式人員。大學未被比照關注,是否也有此因素考量?」(端傳媒劉紹華文章)。起初我看到這篇文章,非常憤怒,認為是「僵化且毫無想像力」的思考方式,因為太憤怒了,所以本想完全置之不理。今早稍微平靜一點,我想簡單說一點話,我在看劉紹華文章之前,就細看過分類,我對劉的分析不認同的原因在於,不可能單單只考慮受感染者的「脆弱性」,尚未被感染者的「脆弱性」一樣要考慮,也就是減低擴散與傳染一事也必須被考量。最後一段關於先不考慮大學教職員,而是中小學教師,我認為我完全不能接受劉的說法。我認為,很難用與成人同樣的標準要求未成年人進行一樣的自我保護,所以他們與他們的照顧者,有必要得到較早的保護,這裡的考慮不只是脆弱性,其公平性也是有意義的——選擇這些職業的人,不應該因為他們照顧未成年人,而被犧牲。再怎麼說,大學生是相對心智成熟的,校園內人際的接觸,通常也沒有如「共食」這類必要性,人與人接觸,沒有中小學時間與空間的高度集中性,所以先考慮高中職教職員,我認為是完全合理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