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8678778_10156451663622159_6316820487712
  • Wix Facebook page
  • Wix Twitter page
  • Wix Google+ page
Recent Posts
Rechercher

星期二雜念

  • Photo du rédacteur: Nathalie Chang
    Nathalie Chang
  • 21 janv. 2020
  • 2 min de lecture

國際書展的活動:大家快來見見兩個厲害的青年小說家!

去看了台北當代«災難的靈視»,有點意外的狀況,大概很類似盲目旅行。原本是打算看一下«台灣聖山»是怎麼回事,加上有陣子沒過去晃了,就想晃晃看心情,決定玩到什麼程度。幾個展一併都看了。看完才發現,其實兩個展是可以併在一起看的。

災有好幾個特別推薦,陳瀅如與洪子健的透納檔案,香港主題,艾未未關於難民,日本藝術家周防貴之與Chim↑Pom做歌舞伎都更——就表現語言來說,周防貴之這一組我覺得最有啟發,整體構想部份,陳與洪的透納檔案,是個超大亮點——過往災難總是容易聚焦在自然災害,雖然這次整個展還是有這個傳統,但是災難是社會性與政治性的這個視點,很明顯使這個展跳脫了一向只是記憶或祈福的氛圍,光是看到陳洪這組的作品,我就覺得相當值得——好像應該細寫比較嚴肅的心得,但我已經在放假頻率了,加上最近又開筆寫自己的東西,今天就先推大家去看展:千萬不要上那種展到二三月的當,展覽就跟書一樣,堆到後來就會來不及看地看,最好還是養成習慣:想看就要盡快排進自己的行程。

我且趕到了濱田英明的展——大部份海報都賣光光了,不過發現一個可愛的書店,非常開心。然後我覺得我終於知道每次去當代時,都有一種憾憾的感覺是爲什麼,就是當代沒有一個夠強的書店——通常美術館的書店都有一點強,別處看不到的書可以在美術館看到——但每次去當代,都會覺得,咦,書只有這樣喔?不是沒書,這次書店也配合了展題,特別進了相關的書,可是就是一個習慣吧,無意識地做比較,就會覺得當代沒那麼好玩,因爲不能順便看到夠多有趣的書。

 
 
 

Posts récents

Voir tout
星期二雜念

1.到底是做什麼之後,「又是一條好漢」?我今天覺得是「大睡一覺之後,又是一條好漢」——連日寫稿,覺得自己好像都「花容失色」了。今日交稿後,回了幾封特別要緊的信,倒頭就睡。大概睡了兩個小時吧,在浴室照鏡——臉上已經看不出「寫了幾天稿的疲倦」——真的,再生力未免也太好了。出門倒...

 
 
 

Comments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Featured Posts
Anchor 4

© 2014 by 張亦絢.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