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8678778_10156451663622159_6316820487712
  • Wix Facebook page
  • Wix Twitter page
  • Wix Google+ page
Recent Posts

星期二雜念

雖然台灣防疫做得可圈可點,但全球的疫情真是雪上加霜。

今早快看幾則新聞,法國有五名醫師死亡,全球已登錄的死亡是16202。

前陣子我也讀了中國<發哨子的人>一文,讓我非常訝異與警惕,那就是在中國,專業人員對言論自由是那麼沒有主張的空間,遇到威脅,想得說得是「那就關我一個人就好」——要是台灣或別的地方,早炸開了,怎麼可能接受這類對待?但那確實不是醫師一人沒有權力與權力意識,那牽涉到整個結構與環境。

前陣子,我開玩笑說,以後沒人說加入WHO啦,都改說「加入台灣」了——說是這樣說,但台灣應該重回各種國際組織的重要性也在這。這一次,台灣經驗會對其他國家有幫助,下一次呢?也許是另個國家。所謂開放與合作的意思就是在這——國際交流讓不當政治力扭曲,最後的結果必定會傷及人權與平等。也許有人會覺得,不靠國際組織似乎反而好,可是WHO偏頗的狀況是很有問題的,理想的狀況,是要把它扭轉訂正才行,台灣自己守得好,但全球亂成這樣,我們照樣很悶很乏——所以,長遠來看,台灣就還是得排除困難,重回國際組織才是。

再來說幾句閒話: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這陣子各種人們離譜的行爲,比如義大利人不管傳染風險,將表兄弟聚起來想做一個「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漂亮牌子,台灣居家檢疫的人跑去夜店或釣蝦——是有那麼瞎喔——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我都覺得「情有可原」——但這不表示我贊成,義大利某市長大罵市民哪有現在就非出門跑步,到底在想什麼?我完全站在市長那邊,可是我也知道要怎麼回嘴:市長,人們想要證明的不過是他們的「生活」不會被影響。

根本來說,疫情就是會影響生活——這是一個「激烈的改變」,必須了解與適應。

因爲科學的幫助,人類現在知道「要違反直覺」行事:你覺得到處跑不會有事,那是直覺,但科學的指導原則,要人們不可以只遵循這種直覺生活,那需要的就是,讓人們學會「把非直覺的東西當成直覺」——前幾天,在巷口看到三四個人圍著不停地說:「群聚!現在最怕的就是群聚!」「對,群聚感染就是我們現在要避免的。」——老兄們,那你們現在在做啥啊?不就是群聚?

我臉上九條槓地走過以唱山歌般肺活量說話的人們身邊,深深地感到自己的神經質,但還是算了———生活還是要過——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現在輿論對「愛玩」與「享樂」都有污名化的傾向,我覺得這也是不好的,怕死到一定程度,生命也會枯竭。但是,不怕死到一個程度,也可能馬上送自己或別人的命。檢疫亂跑目前只有重罰了——但從情感的角度,還是希望沒有控制住衝動的人們,好好想清楚事情——居家檢疫本身並不是責罰,因爲事出緊急,或許沒有充份的時間,讓社會所有的成員明白,帶原者或潛在帶原者,一點都不是敵人——這點阿中也說得很明白了,敵人是病毒,不是病人。

強制居家,不是誰倒楣的問題,它隱含的是雙向的保護,既希望保護檢疫者,也希望保護其他人。誰都可能成為居家檢疫的人,臆測出國的人就愛玩或自私,這是很輕浮的想法,也很不必要,缺乏同理心。我們要求旅遊者的,既不是不愛玩也不是無私,而是實際與誠實。

我非常不贊成有人目前主張要下架旅遊書,以遏止旅遊的慾望。旅遊業目前不要鼓動旅遊是對的——雖然我很少麻煩旅遊業,但少數幾次,都讓我非常感動與喜歡。最好的旅遊業的從業人員,與醫護人員一樣,都是非常有愛心與服務精神的。旅遊的慾望不該被遏抑——完全不該——這段時間,我們對旅遊慾望該做的事,是讓它細膩與多樣化。多看旅遊書,我們會知道,不必急著旅遊,可以花更多時間做功課,等到疫情過去,旅遊起來會更好更有意思。

我用來撫慰旅遊慾望的幾本書:旅行上癮者,黎凡特,斯洛伐克經典——最近的新書,非常推薦張雍——大家自己鍵入作者名,可以找來讀。

關於旅遊,或一切因為疫情暫停的事,有一句話可說:兩情若在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段期間不遠遊,但對旅遊業的支持與感謝,並不改變。絕不改變。

希望旅遊業可在這段時間重整,未來推出更有特色與內涵的旅遊商品。

點這首歌給所有留在原地的好朋友ㄇㄣ。別(趴趴)走。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Featured Posts
Anchor 4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