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8678778_10156451663622159_6316820487712
  • Wix Facebook page
  • Wix Twitter page
  • Wix Google+ page
Recent Posts

星期五雜念

唉,BBC長期都有報導水準參差不齊的問題。

本來今天想寫點輕鬆的東西,但看到很多人都正在炸鍋,所以我也去看了看BBC。

其他的報導也沒比較好。

一篇開頭以「我沒想到星期天早上八點十五,當我還在床上睡覺時,就有警察來敲我的門。」——這要引起的感覺絕對是非常負面的,但看下去就知道,作者沒給手機充電,所以有段時間手機沒電,連著四通電話他都沒接。如果只從一個漫不經心使用手機的人的主觀來看,即便始終讓手機有電,也是對自由的限制,像我自己的手機也常常忘記充電——然而,從執法單位來看,手機關機十五分鐘以上,就表示有可能出了問題,也確實有人將手機關機來出門——從最大自由的角度來看,檢疫者的主觀感受與經驗很重要,但是這種主觀敘述也一定會有限制。

比如當他強調他不能搭乘大眾交通公具,呈現的都是失去自由的面向——說出門倒垃圾都有可能被鄰居檢舉,但沒說另外兩件事:ㄧ是原則上居家檢疫按規定是不能出門倒垃圾,二是設有代倒垃圾的服務——倒垃圾的多變性是很大的,除了某些有設定點之外,倒垃圾在台北市就是最敦親睦鄰又典型群聚的狀況——不可能有人跟你保持ㄧ公尺的距離,假設某人說我倒垃圾的時間地點特別冷門,都只有我一人,我想那也很少見——不可能考慮那麼極端的狀況,所以,要嘛就不要隔離與檢疫,不然,不能出門倒垃圾是與檢疫原理有一致性的。

不是說,對所有關於電子監控的議題都應該毫無戒心,不ㄑㄩ注意它與人權的比例與平衡原則,然而,目前有一個狀況,就是我們對自由等議題都較熟悉,對防疫是什麼,卻沒有足夠的認真與理解。

我傾向不認爲這種不平衡是惡意,也不贊成某些只想著防疫,認爲不守規則的人就只是自私與混蛋——這當中就是還存在一種知識的落差——比如說,我們可能都假設,我們能判斷怎樣會傳染怎樣不會,可是事實上就沒有那麼簡單——醫護人員應該都有最完全的保護資訊了吧,可是明明就是也有醫護不幸感染——所以只能先以「極小化」接觸來減低(最大)風險。

昨天跟朋友交換了最近減少外出的心情,他貼了一個GIF是一個人在鐵窗後呼喊——我貼了一個小小兵跳彈簧床自愉的畫面——最近我真的認真考慮,如果疫情一直持續,我可能真的要弄個可以在上頭彈跳的東西,不然我也快要悶壞了。

還是做了點新鮮事,我終於嘖嘖了——看過很多不同的東西,踏出我嘖嘖的第一次:給非常棒的慢工出版社準備的«來自清水的孩子»。大家都可以來嘖嘖這個計畫喔,雖然它已經達標了。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Featured Posts
Anchor 4
bottom of page